罗竻:阅读,不打烊

成都日报 2018-10-15 01:55 大字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喧嚣褪去,繁华落尽,午夜成都,“城市之心”太古里商圈的“琦竻书店”始终亮着灯光。这家不打烊书店,让一些离开成都的人想念成都。

书店老板是80后年轻人肖琦和罗竻,他们说开书店是一个“费力且收益并不高的事儿”,但他们坚持的理由,除了童年难以割舍的读书情结,还因为成都的文化气质。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类似的这些网红书店引领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社会风尚,它们让年轻人通过书籍自我认知,自我求证,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这种正能量的生活方式培育出来的新城市气质,正在潜滋暗长。

嘉宾

罗竻,广东深圳人,琦竻书店创始人之一。2017年5月1日与合伙人肖琦在成都义学巷创办首家24小时不打烊独立书店,琦竻书店。

手记

初秋傍晚,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正值华灯初上、喧嚣正浓的黄金时间。附近的义学巷却颇有些闹中取静的味道,琦竻不打烊书店就在巷口。虽然正对繁华,店里却颇有些恬静的味道。店面不大,上下两层,没有明确的分区,约定俗成地上层为阅读区,下层更像一个休闲吧。

刚刚对完账,安排完夜间工作的书店老板之一罗竻,带着几分歉意的微笑,坐到了我的面前。他看上去有些疲惫,消瘦的脸颊和淡淡的黑眼圈显明了他运营一家24小时书店的辛劳。

“后悔倒谈不上,但说实话,如果想赚钱,那开书店真不是一个好选择,你的付出与经济收益绝对不成正比。不过,开书店,你的收获,很多是经济收益之外的。”罗竻喝了一口咖啡,淡淡地回答我“开书店后不后悔的问题”。

话虽然说得很淡,但其中的不易却能感觉出来。这家店是罗竻和朋友肖琦合伙开的,还有过其他合伙人,但过不了多久都相继离开。从开张到现在这一年半里,书店运营几乎都是罗竻亲力亲为,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罗竻几乎24小时守在店里,又当老板又当员工。

至于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用了“情怀”两个字。情怀既来自幼年时对书籍的憧憬,也来自青年时对阅读的喜爱,还来自成年后对理想的坚持以及某种意义上的责任感。

24小时不打烊书店其实在国内并不普遍,而且多在东部沿海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在电子信息冲击下,纸质书籍的生存空间明显萎缩,受众面缩小,使得经营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的文化氛围、经济实力、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成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城市的阅读氛围良好。在“中国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中,成都书店数量全国第二;头条指数头条文教发布的《城市书店聚焦指数》中,成都入选“亚洲10大最受关注的文化城市”“亚洲10大最关注书店的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也成了全国少数能让24小时书店生存并发展的城市。对市民来说,则是漫漫不眠之夜多了一个既有格调又有情调的去处。

目前在成都比较知名的24小时书店,一个是位于镋钯街的格调书店,另一个则是义学巷的琦竻书店。前者是新华文轩旗下的品牌,后者则是两位80后的“情怀”载体。

采访结束是晚上9点出头,此时春熙路和太古里商圈繁华依旧,但书店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对话

曲曲折折 深圳小伙成都开书店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广东深圳人,为什么会来成都开书店?

罗竻(以下简称罗):我的户口是在深圳,但实际上到成都之前,我们家辗转了多个城市,到成都开书店,也不是必然。我以前确实没想过一定会来成都,我大学是在重庆读的,其间对成都有所了解,也比较喜欢这座城市,2011年毕业后就来到了成都,最开始做服装贸易,开书店是后来的事。

记:为什么想到开书店?

罗:我和肖琦都很喜欢阅读。就我来说,我爷爷是医生,父亲曾经是教师,家里有很多藏书。我童年的时候,受家庭氛围影响,与书籍接触的时间多,本身也非常喜欢看书,对书籍的亲近感渐渐成为性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做生意走了很多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先了解当地的标志性书店,然后这里会成为我必去的场所。虽然不一定买书,但一定要去看书,还会看书店里的陈设,感受书店的氛围。在我看来,书店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在书店里能够近距离了解一座城市。可能在这个时候,开书店的想法就在心中埋下了种子。

记:开书店的契机是什么?

罗:2017年,我就要30岁了,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节点,三十而立嘛。虽然之前的生意进行得还算顺利,但我希望30岁之前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些改变。

最开始也没想过真的就开书店,而是打算开男装店。我和同伴找寻店铺以及货源的过程中,到了广州,折腾了一阵,觉得男装店的风险挺大,市场也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而且跟我之前做的服装贸易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当时我们挺焦虑,焦虑着,焦虑着,就去书店散心。在书店里,我忽然冒出在成都开一家书店的想法。

当时我觉得成都的书店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有特色有味道的真不算多,而且成都开书店的基础很好,这座城市既有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也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开一个有特色的小书店,既能承载理想,又能够改变生活方式,而且还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事业。

记:你如何说服同伴呢?

罗:当然首先大家都是对书店有情感的,也希望自己创业,走出现有的生活,在这一点上算是志同道合。另一方面,肖琦是设计师,主要做家装,之前没有试过公装,他也希望能够以这件事为契机,在事业上做出一些突破,所以我和他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这才有了这家琦竻不打烊书店,琦是肖琦的琦,竻是罗竻的竻,大意是“其乐无穷,大有可为”。

24小时 赋予书店更多内涵和利用率

记:你们对书店的竞争力是怎么考虑的?

罗:开书店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功课,认为书店的竞争力主要是两点,第一是24小时不打烊。之前新华文轩旗下的轩客会格调书店已经开张,他们的经营状况我不太了解,但口碑还不错,由此可见不打烊书店在成都是极有市场的。

第二是人性化。在我们看来,顾客读书过程中,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设备,豪华的装修,艳丽的色彩,而是一种更加舒适,更加纯粹,更有读书氛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在打造琦竻书店时,一是在装修风格上选择复古,将店面设计成读书氛围浓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感觉;二是在细节上尽量贴心,比如给在书店过夜的人提供一些尽可能的便利,如毯子、沙发等。

记:我很疑惑,24小时营业是噱头还是真的有必要?

罗:当然有必要。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不打烊书店在西方,在日本很早就有了,我们的台湾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很多,我知道的就有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上海大众书局、杭州悦览树、广州1200bookshop、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等。

24小时书店表面看是一个书店,但并不仅仅是一个书店,它能够给城市的夜晚带来一种新的体验空间。以前成都人在外面过夜,除了酒吧、KTV,就是麻将馆。24小时书店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既有格调又有情调的选择。以我们书店为例,首先,它是一个阅读平台,书店的2楼是阅读区,在这里大家都保持安静。其次,它是一个休息平台,来来往往的过客在书店里可以躺下休息,度过漫漫长夜。第三,它是一个聚会平台,在书店一楼,朋友之间可以点杯咖啡,尽情交谈。

在今天这个电子信息时代,传统以卖书为主要营销模式的书店是很难生存的,所以在24小时里,我们要为书店赋予更多的内涵和利用率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记:截至目前经营情况如何?

罗:加上政府部门给予的一些支持,我们书店刚好能做到收支持平。

记:这么说似乎不太理想?如果不是开书店,而是投资其他项目,可能收益会更好?

罗:也许是吧,但开书店的收益并非只有经济上的,不能这么换算。

记:后悔过开书店吗?

罗:后悔倒谈不上,但说实话,如果想赚钱,那开书店真不是一个好选择,你的付出与经济收益绝对不成正比。在书店刚开张的那一年,我几乎24小时守在这里,又当老板又当员工,看着合伙人和店员匆匆来了又走,看着房价涨了,股票涨了,某个项目赚钱了,心里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坚持下来,就是喜欢读书,喜欢书店,喜欢与人分享阅读乐趣的情怀在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除了情怀,开书店能收获很多经济利益之外的东西,比如在书店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果不开书店,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个书店真的可以说是为我推开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这些收获,回头看看,不仅有意思,而且还很有意义。

因为我们的店,她很想念成都

记:有些什么有意思的人和事?

罗:这个问题太大了,从开张到现在的500天里,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各种有意思的事,碰到各种有意思的人。

记:奇葩的、感动的,各来一个。

罗:哈。有一位女生,嗯,也不能说是奇葩,只是比较特别。每到期末考试之前,大约一周的时候,她会来我们书店,占一个小隔间,将自己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具以及复习书籍全都搬来,然后除了吃饭、上厕所,24小时待在里面复习功课。这位女生可能很腼腆吧,和我们没有太多交流。期末考试以后,她会离开。下个学期期末考试,她又来了,又是同样的占一个小隔间,同样的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具,同样的24小时宅,同样的腼腆,估计只有复习资料不一样。

还有一位女生,和我是老乡,都是深圳人。开业那天她来我们书店,那时候已经很晚了,大概没找到合适的过夜的地方,偶然发现了我们这里。她进来先是看了一会书,然后就开始和我聊天,知道大家都来自深圳后,她和我聊了好久,还交换了联系方式。后来我都忘了。不想有一天收到她发来的消息,说她在深圳没找到我们这样的店,虽然那里也有24小时书店,却没有这样的阅读氛围。因为我们的店,她很想念成都。

印象深的还有很多,成都一个面馆的老板,偶然发现我们的店,进来休息了一会就喜欢上了,不仅成了老顾客,还送来20多本书。有位广西的边防战士,到店里和我聊了一个通宵,回去后寄来一箱水果。还有一个神秘客人,每次看完书都要悄悄留下几块巧克力送给我们……

在成都,主动阅读正变成一种风尚

记:你觉得成都这座城市的阅读热情高吗?

罗: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有一些失望。因为我在成都也去过许多书店,在我看来,进书店读书的人数还是不够理想。但随着书店有了固定的客源,有了充分的交流后,我发现其实对于阅读,许多成都人是非常主动的。许多客人给我说,自己是看到朋友圈后过来的,或者网上谁的评论推荐过来的。现在书店的客源稳定增长,特别是夜晚,来看书的客人从最初经常无人问津到现在不敢说门庭若市,但绝不会让看书人感到寂寞了。

记:阅读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罗: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人,阅读与不阅读都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迥异的气质。试想一下,如果一座城市中的人每天都忙于工作和应酬,灯红酒绿,回到家中只想休息或者无所事事,这样下去人就会慢慢变得僵硬与麻木,消耗掉前行的动力和发展的潜力,最终被时代淘汰。

在成都,主动阅读正在变成一种风尚,特别是年轻人认同的时代风尚。通过书籍,他们能够自我认知,自我求证,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过阅读,他们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这种正能量的生活方式最终会为成都培育出新的城市气质,让它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极大的优势。

记: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你认为年轻人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罗: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不同阶段该做什么事,早就有精辟的分类。现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

如果能力有限,可以保证自己每天抽出必要的时间来阅读,特别对于一些沉迷于手机和网络的人来说,每天抽1小时来看一些有意义的书,这,可以看作一种“修身”吧。

如果你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那么你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转化为行动力,带着身边的人阅读,特别是亲人和朋友。这,可以看成“齐家”吧。

如果你的能力再大一些,那就可以考虑做一些事业,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都来开书店,你可以选择捐书,分享书评,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阅读,有兴趣阅读,以此实现“治国”的理想。

至于“平天下”,我们现在还远远做不到,就不妄言了。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念起父亲的点滴

□吴俊凯(成都)早起,坐于书桌前,忽然念起了父亲。父亲离我远去,已经15年了,其间,虽然常记起他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可是在这个季节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