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子时代看成都“双创”基因

四川日报 2018-10-12 06:27 大字

扫描二维码,看成都双创为何这么火。

□本报记者梁现瑞

创新创业,成都为啥这么火?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视野拉回到宋朝,聚焦一个当时世界级的创新成果。

作为全世界最先使用的纸币,交子诞生于北宋初年的成都。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比欧洲纸币出现时间早500年。

为啥世界第一张纸币会出现在一个东方的内陆城市?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我们能够窥探一些痕迹。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远渡重洋,跟随父亲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成都,足迹曾踏上过成都安顺廊桥。在他的游记中,安顺桥是其见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

尽管马可·波罗到达成都的时间和交子诞生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交子诞生的时期,地处内陆的成都,尽管四周群山环绕,但已经是东西交汇、商贾云集之地的国际化城市。

10多年前,成都发掘了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这个遗址东为大慈寺片区、西与红星路相邻,北为蜀都大道,紧邻目前的春熙路,共发掘唐宋时期大小排水渠16条、铺砖面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址22处。

最让学者们惊讶的是纵横交错长达数十米的铺砖街,这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因为历史上,用砖来铺路的情况非常少见,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进而也彰显了当时成都的繁荣发达。

那时,成都的资讯也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名为“小报”的非官方报纸,相当于如今的市场报。

据考证,“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虽然名字叫小报,但意义不小,小报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进而为创新提供了土壤。

马可·波罗、人潮涌动的春熙路、贩卖小道消息的小报和交子,看似毫无关联,但背后暗合着时代的逻辑:那就是,要创新,必须要有开放的环境、发达的商业和资讯、安定的局面。

抚今追昔,尽管时间已过去千年,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来说,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拿当前的成都来说,之所以“双创”这么火,根本在于支撑环境好。而这种好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政策的包容度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今年公布的数据,成都网约车包容度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其次,开放程度、国际化水平高。截至今年6月底,双流国际机场已经开通航线328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就超过100条。

此外,宽松的环境,安定的局面,发达的资讯,繁荣的商业,这些推动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都说明成都成为全国双创“重镇”,绝非偶然。

新闻推荐

中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奋斗终身的毅力来自“没有国哪有家”的领悟

人物名片刘盛纲,1933年生,物理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1988年至2001年任电子科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