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就别玩手机啦!菜都要凉了” 你没看错,这话,是女儿对老妈说的!
■面对各类手机软件串起的老妈的一天,
■女儿不安,老妈坦然,
■专家说:父母都是成年人,对他们耍手机不要太紧张
国庆假期第二天,饭桌上,母亲盯着手机,目不转睛,右手举起筷子,伸向盘中夹上菜,缓缓送往碗边。没等吃,左手大拇指按住手机屏幕,“咯咯”笑起来——这是开场白,她给群里的姐妹发出了一段语音。林雪咽下一口菜,放下筷子,拿过母亲手机,嘟囔了几句,“吃饭就别玩手机啦!菜都要凉了”。这句话,以前都是母亲对她说。
一天之前,飞机飞临西北老家的上空,望着舱外黄土地,林雪跟自己约定,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定要好好陪陪父母,“手机尽量不去看,保证‘人机分离\’”。然而,父母对手机的“爱不释手”,却在她意料之外。国庆假期结束回到成都,和朋友抱怨起父母沉迷手机时她才发现,大家回家的经历都是相似的,曾经劝说自己少玩手机的父母,正变得更依赖智能手机。随后,记者在对70名年轻人做了问卷调查后发现,他们父母年龄在45-55岁, 98.57%的人都使用智能手机,其中27.14%玩耍手机时间在3-4小时。
“剧情翻转”
K歌、广场舞、发语音 老妈扑在手机上的时间多过女儿
红烧牛肉、糖醋排骨、番茄炒蛋……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很快,饭菜的热气,渐渐消散,林雪的母亲徐阿姨,守着手机,刚吃两口菜,手机振动,点开一段语音,外放响了40多秒。“都是些没有意义的对话,一句话就能够表达清楚。”林雪看着对面的母亲,终于忍不住了,抱怨了几句,“吃饭就别玩手机啦!菜都要凉了”。
回家之前,林雪就做了一个决定,要把手机放到一边,“一年到头,回家机会不多,自己也觉得有些惭愧”。上饭桌前,她就把手机放到沙发上,手机响了,也不在意,自己算是“回头是岸”了,母亲却变得像曾经的自己。
国庆七天假期,她观察着母亲的变化,“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升级成正比增长,手机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了”。
微信、糖豆广场舞、K歌软件、快手视频,四大软件串起了徐阿姨的一天。早上睁开眼,徐阿姨开启了“手机人生”,坐在床上,刷视频、看朋友圈,一个小时后才起床弄早餐、做家务。还有时间的话,就换上舞蹈衣服,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林雪要想插上几句,还要等母亲“中场休息”才可以。
午饭后,是K歌时间,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时刻。客厅里架上支架,徐阿姨点开K歌软件,输入房间号,把手机放上支架。徐阿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唱了一段秦腔,同在一个房间的姐妹,送来了鲜花、礼物,屏幕上,弹幕一条接着一条。徐阿姨唱得更加投入,迈开步子,手指配合节奏,和着节拍。一曲终了,她站在支架前,郑重谢幕。“虚拟化的场景也能唱出巴黎歌剧院的感觉,太难以置信了。”林雪有些震惊,退休后的母亲太会玩了。
晚饭过后,父母在木桶里放满水,开始泡脚,一人拿着一个手机,父亲斗地主,母亲仍旧在微信群里发着语音,大段大段,说到一条语音都装不下。
电视挂在墙壁上,没人去开,成了一件装饰品。“已经坏了一年多了,没人去修,也没人想得起看电视。”林雪说,手机承包了娱乐,家里早就没了电视的声音。不过,对手机的需求,徐阿姨倒是要求越来越高,手机还没坏,就嚷嚷着要买一个苹果手机。
“以前手机有点卡,我们本来打算给她买一个三千多元的安卓手机。”林雪告诉记者,母亲已经不满足于这些安卓系统的手机了,坚决不肯要,“也不知道她从哪听别人说IOS系统不卡。”从苹果6到现在用的苹果8,徐阿姨对手机的追求,紧跟年轻人步伐。
从2012年开始,林雪帮着母亲注册了微信,那时候主要是和自己聊天,母亲也不会下载音乐,每逢女儿回家,还要拿出罗列好的广场舞音乐,让帮忙下载到U盘里。
“现在都是自己动手了,微信语音聊天的功能比我们还玩得转,广场舞也是在线APP了。”母亲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找她咨询手机问题了。
“我只能劝她少玩点手机。”林雪没有过多指责,只是半开玩笑说,“以前是父母劝我们不要玩手机,现在剧情翻转了,我们醒悟了,开始劝他们了”。
老妈有理
“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也就这么点爱好了”
对于女儿的批评,徐阿姨倒不以为然,安慰一下女儿,舞照跳、歌照唱……“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还不能做点自己高兴的事情呀!”徐阿姨每天更新着朋友圈,和姐妹们互相点赞。“上午做饭就要花一个多小时,这期间好多信息都没来得及回复。” 徐阿姨不允许自己错过一条语音,下午的活动安排,全在这些对话里呢。
今年50岁,徐阿姨已经退休,女儿又在成都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手机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恰好给自己找到了大把事情做。“你到这个年龄就明白了,人活一辈子还不是图个开心。” 徐阿姨熟读不少心灵鸡汤公号文章,对于人生的态度,她也看得更开,“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也就这么点爱好了”。
心平气和聊上一阵,林雪也服气,毕竟三天两头聊视频,手机客观上还是拉近了彼此距离,“这么一周下来,我也挺能理解他们。”林雪嘴上虽然对父母沉迷手机的行为有些非议,但冷静下来,她还是要妥协,毕竟手机还是帮助母亲和她的姐妹联络更频繁,自己的爱好也在手机平台上得以实现。
▲问卷调查
27.14%的父母
手机玩耍时间在3-4小时
现在年轻人家中的父母,使用手机都是怎样一种体验?记者通过对70名年轻人做了问卷,调查了45-55岁的父母手机使用情况发现, 这些中年人中98.57%都已经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38.57%的父母在2013年之前开始使用手机娱乐软件,在众多的软件之中,微信使用频率最高,发送信息的方式,也主要是语音输入为主,他们都嫌文字发送起来不方便。此外,购物、消消乐、视频等软件也受到他们热捧。
接受调查的人群中,27.14%用手机的时长在3-4小时,24.29%用时在2-3个小时,多数子女都发现,虽然手机还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社交活动,但父母对手机的依赖,正随着手机功能的强大,变得越来越强,而那些已经退休的父母,手机使用的时间,甚至已经超过了自己子女。
▲听专家说
不必过分“妖魔化”手机
对父母玩手机不必过于紧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7 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 7.53 亿,而在2007年后,智能机时代的来临以及通讯技术不断进步,也直接促使中国手机网民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2017年,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达到10.6%,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联网之中,他们与年轻人在接入方面(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技能等)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微信是最主要的联络方式,在这些组织性较强、人员较为固定、所在地又相对集中的活动中,微信联络的方式最为常见,分别有69.4%、61.9%和59.5%的中老年人选择。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加入智能手机大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元认为,这不仅是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老人们依赖手机,实质是对它的社交功能、信息咨询、游戏视频产生了兴趣,曾经他们没有发现其中趣味,只是一味去批评,当真正接触这种方式时,他们也会面临挑战、做出调整。
“我们不应该过度解读这种现象,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张小元教授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过分“妖魔化”手机,认为手机的出现影响了亲人之间彼此沟通和陪伴,不过,人们对打麻将这种娱乐方式的谴责就没像手机那样强烈。“过去我们放大了新媒体带来的不好影响,甚至上升到了电子鸦片的高度。” 张小元表示,更何况父母都是成年人,对于他们使用手机,不必过于紧张。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廖静 (文中人物为化名)
新闻推荐
审结时间减少30多天 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推出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为应对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创新推出采用“两表指导审助分流”的“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