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的救命人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有一道紧闭的门:外面是焦急守候的家长,里面是忙碌救治的医护人员。这里不是随便能进的,里面住着的,都是早产儿、危重儿,他们敏感、娇弱,或许任何一种外来的病菌都可能给他们造成关乎生死的威胁。
作为新生儿科主任,巨容有一个强烈而又执着的愿望:把那些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受病魔折磨的孩子们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让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也有机会绽放生命的华彩。
抢救危重患儿成功率高达99.8%
巨容说,她最初的梦想是做个兽医,因为在乡村长大的她目睹家畜生病死亡,带给农户的损失与灾难让她无法释怀。但后来发现,孩子的生病离世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终身性的。
在医疗界,有“三年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十年成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的说法。新生儿科救治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医生的要求也高。要成为一个新生儿科医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2005年博士学成后,巨容便就职于现在的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二孩政策的落地实施,让许多高龄女性加入到生产的行列,早产儿、危重症新生儿数量因此也急剧增加。在巨大压力面前,巨容是从容的,她认为,作为医生,不能把压力传递给广大患儿家属。每年抢救2000余人次危重患儿,而成功率高达99.8%,这是巨容带领团队在努力之后获得的回报。
为早产儿重建一个“子宫”
一名孕妇在怀孕25周时便发生早产,生下的婴儿仅500克。众所周知,婴儿的正常体重应该是在3000克左右,更可怕的是,这个早产儿还患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影响肺功能,必须进行小儿外科手术。
拯救极低体重早产儿,仅仅呵护是不行的,需要一整套高精尖的医学技术,“我们必须要通过技术手段给予呼吸支持;要管理好循环从而让生命体征更平稳;要避免脑出血,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一哭一闹随时可能发生脑出血;要进行早期喂养促进消化道成熟,另外还要预防肠坏死、视网膜病变等等。”为了救活他,巨容日夜守候亲自抢救。
“我们几乎是通过医学手段重建了一个子宫,让孩子在里面成长、发育,当长到近2公斤的时候才出院。”巨容说,对一个婴儿的救治,就是一项科学工程,而且是艰苦卓绝的工程,当把这个罕见的极低体重儿从新生儿科抱出来送到父母手中的时候,“心中那种成就感带来的幸福,不亚于孩子的父母。”
如此低体重儿起死回生,不仅在成都,放到全国,也是罕见的。
用前沿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刷新救治水平
巨容很累,作为新生儿科的主任,她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交班、查房、门诊、审病历之余,还管理着150人的团队,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的在编人数。但她累并快乐着,尽管因为长期弯腰工作,腰疼成了她的职业病,但她隐忍着疼痛,用微笑向家长传递着安全和信心。
巨容深知学科发展、技术提升对拯救孩子是多么重要,她强调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每年,她除了自己要参加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术活动和培训外,还安排高级职称医师到基层讲课培训、到复旦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地学习。技术提升、设备更新,也是保障新生儿安全的重要内容。巨容便带领团队,用国际国内前沿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刷新着救治水平。
多年的奋斗与历练,让巨容在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新生儿溶血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危重症等疾病上掌握了独到的技术,她用这些技术让重症患儿起死回生。本报记者 王静宇 图片由市文明办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张冬)8月3日,成都市出租汽车协会与嘀嗒出行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嘀嗒出行成为协会官方认...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