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训!动画片不是摆脱孩子哭闹自己求清静的神器

澎湃特约评论员 2018-08-01 07:36 大字

成都8岁女孩小婷,和同伴玩耍时,从6楼家中的厕所窗户外侧坠下,跌落在2楼平台,之后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三天后,不幸离世。小婷家长和当地警方的介绍,小女孩与同伴扮演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学起了攀岩,终因气力不足而坠楼。

说起来,这也不是《熊出没》头一回“犯事”了。2016年,陕西一名10岁女孩模仿“光头强”用电锯攻击妹妹,造成后者鼻翼和右脸受伤。2017年,乌鲁木齐一名5岁小女孩模仿《熊出没》情节,撑伞从高楼跳下,摔成重伤。有媒体梳理发现,从2014年到2017年,经公开报道的因模仿《熊出没》情节造成儿童受伤的案例,至少有四起。

如此看来,《熊出没》当真是“罪无可赦”?《熊出没》是否该为小女孩的悲剧负责?

别急着下结论。还是先回到现场,看一看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当事孩子的母亲称,事发时两个孩子“自行在屋子里玩耍,自己因身体不适在隔壁卧室休息。”也就是说,事发时年幼的女孩和同伴完全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两个孩子玩耍的位置,是6楼厕所的窗户。从玩耍到孩子坠楼的过程中,未有一位家长进行过及时的干涉和制止。当悲剧已然发生时,家长们再行动为时已晚。

即使将《熊出没》从这个世界上抹去,也不能减低女孩和同伴行为的危险系数。无论他们要模仿动画片中的攀岩,还是进行其他游戏,都足够让人胆战心惊。让孩子举动从“危险”升级为“致命”的,是其从始至终都在家长的视野之外。在这起事故中,《熊出没》到底有没有责任、有多大责任暂且不说,可以肯定的是,家长未能尽到监护责任是造成事故的主因。

不过,动画片到底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每一代人,几乎都有动画片陪伴长大的童年。关于动画片情节和尺度的争议,其实从未失声过。犹记得,影响了一代人的神作《灌篮高手》,就曾因为斗殴场面引来舆论的口诛笔伐;《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动漫作品,也不乏激烈打斗到头破血流,乃至伤亡惨重的情节。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呢?

毋庸置疑,儿童是具有极强学习兴趣和模仿能力的。回想一下,小时候谁又没有模仿过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过幼稚的游戏?那时玩得不亦乐乎、大汗淋漓的我们,恐怕真不会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过,孩子年幼,缺乏分辨能力,不代表完全不具备理性和常识。此时,家长、社会有没有尽到保护、引导和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安全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尽到责任,首先是要去了解,了解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更要研究有无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的因子,其中威胁孩子安全的内容应该是关注和警惕的重点。找到它们,才能告诫孩子应该如何对待,让孩子在享受纯真童趣的同时,避开那些暗礁。可现实中的家长们,除了将动画片作为摆脱孩子哭闹,为自己求清静的神器,有多少人愿意陪孩子认真看一部动画片,花心思去为孩子甄别安全与危险呢?

当然,强调家长责任,不意味着动画片或其他文艺作品的情节和尺度就可以无所顾忌。影视作品的制作方、播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都应该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心智与接受程度,通过恰当方式提醒观看者避免危险的模仿行为。否则,只怕也难辞其咎。早在2013年,《新闻联播》就点名批评《熊出没》等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直指个别暴力行为易被未成年人效仿,造成人身伤害,责令其整改。几年过去了,有必要追问一句,涉事方究竟有没有整改?

保护儿童的安全,是一根需要多方合力、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弦。儿童身心受到伤害,甚至闹出人命,当然应该明晰责任,该追责的一个也不能少。但简单归咎于一部动画片,失之草率,也不公允。在为那位可爱的成都小女孩感到悲伤、同情之余,更应该反思,把精力投入到对儿童的教育和切实保护中去。

新闻推荐

成都2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据新华社成都电(记者李倩薇)总投资达160余亿元的2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近日在成都高新区集中开工,项目涉及电子信息产业...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