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大数据为建设智慧城市“淘金”

成都日报 2018-07-19 02:46 大字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市科协通过构建“3+1”创新服务体系,以园区科协、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离岸基地等平台为载体,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产业发展,助力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正在重塑生活方式,将人们带进智慧生活时代;从万物互联到智慧城市,大数据已融入经济、社会智能化运行的命脉。大数据推动和影响我们走进智能、走向智慧,成为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大数据内容千差万别、存储千仓万库、演化千变万状、应用千条万端,如何释放价值和能量?关键要在海量大数据中“淘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副校长,成都市科协常委舒红平已研发了采集、汇交、分析大数据的软件平台,为气象、制造、医疗等多行业“大数据+”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

已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的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中心楼5楼,是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连接气象、制造、医疗、农业、教育等云端大数据的计算机前,舒红平正在带领信息化支撑软件与数据挖掘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研发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与沉默内敛的IT专家印象不同,一提到大数据软件,舒红平顿时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当问到为什么从事大数据研究时 ,他笑着说:“不是为追赶大数据热,而是在多年软件系统开发积累了数据管理及服务基础后,领域业务情景出现了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的内在需求,自然而然就进入了大数据方面的探索了。”

1993年,他接触了第一台电脑。“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因为担心弄坏还不太敢用,当按下开机键的时候,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由于对计算机的喜爱,在大学里,他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他在取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任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同时,他也担任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20多年来,舒红平始终奋斗在创新研发一线。目前,他已完成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研究,包括气象大数据的高效应用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气象行业专项;出生缺陷信息与生物资源平台建立及群体干预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针灸询证数据挖掘子系统,国家973子课题;出生缺陷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国家863子课题;社群大规模协作认知规律和演化模型挖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教学

一线教学与人才培养是工作重点

打开舒红平简历,可以发现一长串奖项: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西部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经穴特异性循证评价及生物基础研究(团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尽管获得多项荣誉,但是一线教学与人才培养始终是他的日常工作重点。

“舒老师一直很关心学生,学生的论文都会逐字逐句的修改。”软件工程学院学生赵玉明说,此外,他还会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年的毕业季,在忙碌的教学、研究的同时,他还会过问每位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

他悉心培养每一位学生,倾注大量心血。他还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编成书出版,让更多人学习。目前,他编写的《Web程序设计》,主编的《Web数据库编程-Java》都已出版,现代软件工程系统教材出版在即。

转化

在“大数据+”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去年5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阿里云联合宣布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这是全国第三所由阿里巴巴与高校联合冠名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学府,是全国第一所同时开展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大数据学院将从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方向设置特色专业课程。”舒红平说。

在长期致力于软件开发环境与智能服务、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气象、制造、医学等)、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上,舒红平还致力于大数据的成果转化,以大数据为基础,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质量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与应用,气象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航空智能制造执行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经穴效应特异性循证评价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基于服务体系架构的软件开发平台研发及行业应用,西部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大数据+”方面,他已取得多项成果。

大数据+气象方面,气象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不仅让天气预报精确度更高,而且还可以预报穿衣指数、PM2.5、泥石流等,让防灾减灾更容易。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贵州、云南、宁夏、广西等地运用。“我们还将打造一个气象服务平台,如以APP的形式,让大众都能运用。”

大数据+医疗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搭建了海量大数据库,收藏了70年代以来的中医书籍,在自动分析后,通过中医循证,帮助准医生科学决策。”他介绍,他们还研发了能上网的医疗机械设备,让看病更智能。

成都,对你说

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集合,为IT行业术语,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常规模式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近23年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研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师者,从事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希望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能为大数据科学普及做出更多贡献,助力成都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新闻推荐

今年三伏40天 雨水多 适合敷贴

昨日起正式进入三伏天,迎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各大医院的中医科也排满了来贴三伏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