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隧道综合管廊 经受住暴雨考验 成都市42座下穿隧道无险情 “海绵城市”理念设计使排水通畅

成都晚报 2018-07-04 02:40 大字

7月1日20时至7月2日14时,成都再次出现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地方特大暴雨。昨日,针对市民驾车出行时关心的下穿隧道、下沉式道路可能发生的积水情况,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管理处了解到,没有发生一起人为因素导致的隧道积水事故。591个深基坑的工程风险隐患排查中,均未发生重大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在建的日月大道改造工程,在此次暴雨天气中,由于“海绵城市”理念和预案的完备,排水工程显得尤为突出。

点位一

下穿隧道、下沉式道路

进行排水能力改造

到2022年内涝隐患基本消失

在前两日的整个降雨过程中,成都市除豆腐堰隧道因铁路桥扩建施工导致排水能力不足引起积水,龙潭E线隧道因排洪渠大量来水进入导致积水外,42座市管下穿隧道运行正常,未发生一起人为因素导致的隧道积水事故。两处因外部客观原因积水的隧道当晚已进行抢险处置,恢复正常交通。据市水务局透露,为确保汛期正常运行不受淹,保证重要交通节点通行能力,拟用5年时间对全市下穿隧道和下沉式道路进行排水能力改造。

经初步统计,全市下穿隧道已从2007年的40余座,增加至2018年的170余座。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成都市已制定《2018年防汛应急实施预案》。

昨日,记者现场走访了位于绕城高速内侧的海洋公园下穿隧道泵站,站内有一个约10米深、可装35吨水的集水池,“下穿隧道的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汇集在集水池,然后通过水泵排出去。”站内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年底还将建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可对现场进行视频监控,还会实时对接水泵、雨污水管道等设施的运行数据。”据市水务局介绍,拟用5年时间对全市下穿隧道和下沉式道路进行排水能力改造,到2022年防涝标准进一步提升,内涝隐患基本消失。

点位二

深基坑

全面排查工程风险隐患

均未发生重大险情 零伤亡

昨日,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7月2日9点至12点,成都市出现分散对流天气,普降暴雨,市建委紧急启动汛期应急响应,要求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立即全面排查全市基坑工程风险隐患。并加强对591个深基坑(特别是44个长期停工深基坑)的巡查、核查,遇大风大雨天气,责令施工企业停止室外作业。

据悉,截至昨日上午8点,全市共有9个基坑工程发现安全隐患,其中房屋建筑8个,市政工程1个,均未发生重大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

点位三

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理念+预案

日月大道改造工程排水优异

“昨天,如果这里的两个隧道积水,那日月大道这条路都堵死了。”建工路桥公司董事长王翔,作为第一责任人,一直守在工程现场,他介绍,在日月大道已完成和未完成隧道里,都按标准设置了抽水室,隧道一旦积水排洪管道就抽水,保证隧道不积水。王翔透露,早在4月28日之前,工程施工方就建设疏通了8条,共5公里的临时排水系统,确保雨污水排出通道及时畅通。

日月大道改造工程专门修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工路桥公司总经理邓明长告诉记者,整个排水排污管道升级改造将于本月底完成,届时将有效提高30%的泄洪能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海绵城市\’理念。”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改造中的人行道、绿化隔离带,都选用了透水性好的材料和设计。例如,宽4米的绿道隔离带,两边混凝土围栏略高于土壤,这将有效控制雨水外溢;集水井也分层设计。

成都晚报记者 叶飞鸿 滕杨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全面提升成都辐射全球的创新引领力和文化影响力

李晓鹏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都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新作为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