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化浸润社区,共建精神家园?她建议:突出“家文化” 打造“社文化”

成都商报 2018-06-13 02:40 大字

成都市从去年9月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有了长足进展。那么,我们在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时,如何让文化浸润社区,在社区中共建精神的家园呢?

罗幼琴作为青龙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在全市开展“建设新天府 贡献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她从社区治理的实际出发,向成都建议:以党建为核、文化为魂、服务为本,实施“文化浸润社区、共筑精神家园”社区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家文化

楼道亲情文化 街坊邻里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落户政策的实施,社区刚落户的“新成都人”也越来越多,社区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多元化。在社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成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新挑战的面前,罗幼琴有了一个想法,将社区文化打造为温暖的“家文化”。通过举办“楼道文化节”“乡(社)贤文化”等,以社区“家空间”为主题的文化系列活动,将坝坝舞、秧歌会、趣味运动会、摄影展等传统活动提升为“家文化”活动,打造楼道亲情文化、街坊邻里文化。

罗幼琴表示:“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细胞\’,而社区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社区里,大家能做到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邻里相亲、崇德向善,才能真正打造舒心美好的幸福家园。”

社文化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有层次还要有多样性

罗幼琴认为,“社文化”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窗口、各类社区文化组织体系建设及社交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而且还应注重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深度挖掘成都本土文化,使社区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

既要发展高雅文化,也要发展通俗文化。罗幼琴还建议,我们还要努力做到在学习、教育、文娱、健身、科普、网络、艺术等领域百花齐放,逐步建立和规范书画、围棋、戏曲、腰鼓、体操等文化形式,组织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为居民带来更多新颖的、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罗幼琴说,“社文化”的建设要有层次性、多样性,通过构建“15分钟社区文化生活圈”,提升居民的文化浸润获得感,让老居民和“新成都人”都能享在成都,乐在社区!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郑鑫

建设新天府 贡献金点子

如何打造音乐之都?她建议

塑造成都标识 丰富产品供给

“成都历史上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城市,有着悠远的音乐文化风尚和深厚的音乐文化传承。”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香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巫平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音乐之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对标世界著名音乐城市,成都的音乐发展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对此,她提出了几点建议。

巫平丽建议,成都首先是要继续大力加强音乐演出场馆、设施建设,兴建更多的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厅、音乐广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城市文化名片;同时,要积极创办“天府成都国际音乐大赛”,打造成都自主品牌的高端国际音乐赛事,提供本土化的国际性音乐艺术创作、展演、交流、贸易平台,进一步塑造成都的国际音乐标识。此外,成都还应该在加强原创音乐作品创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世界优秀品牌音乐赛事、剧目、活动等音乐产品,丰富音乐之都的产品供给,满足市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最后,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音乐企业创办品牌音乐活动、音乐大赛,兴办音乐艺术教育培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音乐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庄灵辉

新闻推荐

如何让幼儿玩出高品质? 成都这所幼儿园汇集各类玩法出版了一套书

幼儿教师的尊严从何而来,靠的不是以辛苦博取外界同情,而是拿出专业素养让外界折服。6月10日,由成都市金牛区教育主办、成都...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