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成都 创未来

成都日报 2018-06-13 02:2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马玉宝

成都——这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无数人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

来自英国伦敦,已在成都生活4年的资深外籍“蓉漂”葛燕希,最近成了成都媳妇,与朋友们一起经营的“老外HERE”公司也是风生水起;学习东亚关系学的波兰人马杰,正忙着通过中欧班列,将家乡的高品质食品运往成都,“选择成都,因为这里充满着新时代的机遇”……

扎根于此的不仅是老外,还有海归。何大玮两年前回国,在成都创立的企业已经获得50多项技术专利;加州大学毕业的习文达的心情则更是迫不及待,“拿到毕业证就直飞成都。”去年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人才流动国。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改革激发了人们掌握知识的欲望,开放则降低了人们的学习成本。”全球化人才带来的国际视野、高端技术、跨文化沟通能力,构成了中国人力资本的积淀,更筑牢了我们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

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中国,已前所未有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在新时代昂首前行。面向四海,打开胸怀,广纳人才,是眼界、是魄力,更彰显着一座大国的气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肩负着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的国家使命,成都深知,无论城市的市场潜力、产业优势、对外开放格局还是文化特质,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带来“孔雀西南飞”。

秉持着“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从设立“蓉漂日”、举办全球创交会再到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都已将选才的视野从全国转向世界,通过主动对接欧美当地资源,采用柔性引才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推动着人才由“数量时代”转向“质量时代”。

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强劲的人才磁场,更见证着40年来人才版图的重构——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各地的人才“漂”在广州深圳等地,近一二十年,人才又转移“漂”在北京上海,如今,“漂”在成都,成为了年轻人新的时代风尚。

当来自全球的人才在成都融合、碰撞,我们的城市亦能生出不竭的创新力和开放力,亦能绽放出孕育其中的勃勃生机。

“享受国宝大熊猫的待遇,只因你有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北方有故乡,南方有梦想”,这是成都地铁“蓉漂·人才”主题专列上的走心留言,也是这座城市对于天下人才的热切呼声:“来成都,一起创未来。”

新闻推荐

唱响新时代 传颂天府情 成都市“童心向党”歌咏汇演活动昨日举行

昨日下午,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主办,市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承办的成都市“童心向党”歌咏汇演活...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