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高手登上大舞台
为期一周的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群众组)昨晚在遂宁船山体育馆收官。最后一个比赛日进行了13场决赛,经过10多个小时激战,成都代表团在这个项目上收获4金3银2铜,金牌数、奖牌数均列全省第一。
大姐小伙很有专业范儿
此次比赛按年龄分组,成都队的选手既有20来岁的小伙,也有50多岁的大姐。最终,林利/童家澍获得C组女双冠军,江文婷/刘莎获得A组女双冠军,张智瑜/周建明获得B组男双冠军,吴佳森获得A组男单冠军。省运会增设群众组羽毛球比赛后,各路草根选手终于有机会在高水平舞台上一展身手。下午3点开始的最后一项决赛男子A组单打,一直被顺延到晚上7点才开始,几场决赛都打满3局,耗时也大多超过1个小时,比赛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看台上拉拉队的加油声也此起彼伏,给人一种专业大赛的感觉。比赛直到晚上8点才全部结束,来自成都的22岁小伙吴佳森以21∶19,21∶7直落两局击败来自乐山的宋晓龙,为成都队收“豹尾”。
以球会友的“大家庭”
吴佳森从8岁就开始打球,“真喜欢林丹。”风风火火的小伙子到了场上,也像自己的偶像一样霸气十足。他中午刚结束外语考试从成都赶过来,“在成都体院读大四,今天的英语三级考试必须参加,要不然就不能毕业了。虽然有比赛任务,但我考试准备得还充分,应该没问题。”小吴曾获得四川省羽毛球锦标赛少年组冠军,“走不了专业运动员的路子,其他路子也很宽阔。”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就准备从事羽毛球教练的工作。
C组女双冠军林利已经打了40年的羽毛球,她还参加了上届全运会羽毛球群众组的比赛,“当时在1/8决赛被淘汰了,但能参与就是快乐的。”这一次她不仅自己参加比赛,还担任成都队女双A组的教练,“很多队员平时都很熟,很多都是球友。”这一群羽毛球超级“爱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为成都争得了荣誉。
降低门槛的省运会更有魅力
赛后,成都市羽毛球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个成绩表示基本满意,“受突发伤病、队员临场心态出现问题等因素影响,我们丢了一两块金牌,但还是完成了预定目标。这样的比赛就是让民间高手来感受、来体验,金牌不是最重要的,找寻健康与快乐才是第一位的。他们都是经过重重选拔后才站上了省运会的舞台,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荣誉。”成都市羽毛球协会副秘书长覃昊告诉记者,44名来自成都的民间高手通过选拔赛站上了省运会的舞台,“其中37人进入前八,24人进入前四,15人进入决赛……”一直在现场观战的成都市羽协主席、市少体校校长邓晓松也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降低大赛的参与门槛,给草根高手更多机会,未来无论是全运会、省运会都会变得更有生机,更有魅力。”
成都羽毛球厚积薄发
据统计,成都的羽毛球人口大概有10万人,羽毛球运动是广大市民非常喜欢的一项健身运动,闲暇时间几乎每个羽毛球馆都会爆满。“业余爱好者众多,才会有更多优秀草根冒出来。”覃昊说,“除了羽毛球甲级联赛,今年成都的羽毛球乙级业余俱乐部联赛已经开打,以后还要搞升降级。我们争取把这个‘塔基\’做大做实,让更多爱好者参与进来,让成都的业余羽毛球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2018—2022年省运会后备人才选拔赛上个月底在市少体校结束,来自全市10余个区(市)县、40多所中小学、30多家羽毛球俱乐部的32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这是成都市羽协突破固有思路,不断扩大选材面、提升选材质量的一次新尝试、新举措。“通过此次比赛,不仅提升了成都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质量,同时也让队员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从而为我们2018年和2022年两届省运会成都市羽毛球组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会逐步将成都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训规范化,以赛为练,以练为赛,形成良性选材培训新模式,全力推进成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壮大。”市少体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黄一可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正在悬挂《双清图》1960年张大千作品画册一代大家张大千的传世作品、近一个甲子的辗转漂泊、一件代言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