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奋力书写美好生活的民生答卷

成都日报 2018-05-22 04:07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报告明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前不久召开的城乡社区治理现场推进会上提出,要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相互学习借鉴、持续创新提能,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加快完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的认可度。

着力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在全市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民政部门主动担当,始终把社区发展治理摆在民政工作突出位置。依托居民会议、议事会、社区评审委员会等平台开展社区协商议事,在实施“五大行动”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项目规划、实施、验收等环节,在共建共享中充分感受改造、整治项目的成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丰富社区文化培育形式

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附近的居民不管有没有事都愿意到中心来坐坐,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走得更近了,社区氛围也更加温馨了。”武侯区倪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英告诉笔者,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结合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培育形式,大力实施社区“文创+”工程,持续探索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院子文创园相结合的社区文创园区模式,用文化浸润生活,用文化涵养群众,实现了社区与文创的“共融共生”。“现在,我们与小酒馆联合打造的院子文创园,已经成为一个全天候互动式家园,文化人和艺术家们既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搞创作,又提供文化活动和服务,在互动中感受成都生活之美。”

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被大榕树、水池假山、花园所包围。走进一看,不同于传统的服务窗口柜台,一家优雅的书店式咖啡馆映入眼帘,敞亮的落地窗、简洁而不失时尚的桌椅、社区居民的手工艺摆件,弥漫着家的温馨与舒适。

在这个“大家”的客厅,可以看到一幅“和”字。“这是社区的17家社会组织,主动送来的作品,饱含了大家的美好愿景。和字的左边是‘禾\’,代表人人有饭吃,右边是‘口\’,代表人人有说话的机会。老百姓的生活已从物质富裕发展为精神愉悦。”陈英介绍,同时,这里还有着“院子万事屋”,这是社区党委联合辖区内商户共同认领的党建服务项目,目的是给前来学习和休闲的居民提供日常服务,居民可根据需求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体验服务,包括生活服务类、医疗保健类、法律咨询类等各式社区服务。

在这里,社区与12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还共建了一个社区文创室。每周二、四驻区单位的专家和手工艺达人会开展公益文创课堂,让居民感受到天府文化独有的魅力。

“以前我们的社区居民罗虹,性格比较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在参加了我们社区的文创培训活动后,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认识了很多朋友。现在他是社区微课堂的学习达人,也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陈英说,2017年倪家桥社区开设“社区微课堂”,有绘画课、手工课、摄影课、美食课、插花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开设,从中发掘了一批社区骨干,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居民在活动中更加了解社区、认同社区,并主动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来。此外,中心的二、三楼是与小酒馆团队共建的文创服务区,通过“空间整合、功能叠加、错时服务”的形式,白天将作为社区功能室和居民的文化活动空间,而晚上就是文化人的工作室,是文艺分享会,是大家聚会的地方。

笔者还了解到,2016年倪家桥社区联合蓉和社工向市民政局申请了社区营造项目——“篱笆小筑”院落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通过在院落成立“篱笆小筑”小组,引导居民一起种花种菜,一方面参与院落环境整治,另一方面在过程中凝聚邻里亲情,带动居民主动参与院落管理,达到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吃自己种的菜,味道肯定香得多。”社区居民张阿姨喜笑颜开,大家一起动手种菜,不仅美化了身边环境,也增加了大家聚会、沟通、聊天的机会,能享受到别样的乐趣。

此外,武侯区一直坚持“组织拉动、社区引领、项目支撑”原则,自上而下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社会资本,解决社区问题,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据介绍,2016年以来,该区共计投入近1000万元,开展社区营造项目近90个,有71家社会组织、超过80%的社区参与社区营造。而倪家桥社区正是以形塑社区文化为社区营造切入点,通过公共空间改造和引进文创企业和项目,让居民群众接触文创、感觉文创、享受文创,促进邻里交往互动,树立社区共同意识,努力营建武侯区守望相助、崇德向善、舒心美好的良性生态。

探索培育社区“云自治”管理新模式

让居民共建共享文明和谐新家园

“比如我们选环境卫生上报,在标题上写‘楼道堆放杂物,请物管及时处理\’再提交上去就可以了。”罗阿姨一边说着一边给笔者演示“滨海家园”智慧社区APP操作流程。点开“滨海家园”APP,把相关照片上传,问题上报,简单的操作便可很快将问题解决。“大家有事需要商量或者投票,都可以在这上面完成,方便得很。”

据成华区青龙街道社建科科长蒋彬文介绍,成华区青龙街道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15万人,辖致强、昭青路等4个城市社区,东林、海滨湾等4个涉农社区。遗留问题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诉求多;城市管理难、社会综治难、项目落地难。以前发现问题,需要逐级上报,而通过“滨海家园”智慧社区系统,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第一时间上报,快速为居民们解决问题。

“‘滨海家园\’院落协商自治服务信息化系统,可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载在PAD移动终端上,这就初步实现了我区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院落+社团微自治体系的实验成果信息化应用。”蒋彬文介绍,通过“协商在线、事务公开、轮流值班”,立足大联动微治理基础数据、“市民驿站”应用终端,构建“大联动·家空间”社区发展自治云平台,按照民政部“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体系与机制试点”的方向,该平台的研发应用可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健全院落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居民回归社区主位,努力做到“社区资源变服务,让服务促治理”。“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还逐步形成了居民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变得更加漂亮。”

他表示,通过创新社区“小单元·微治理”在线运行机制,院落自治小组成员、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可在线轮流值守引导自治。同时,在社区党委5名委员转变为“党建指导员”,培育10名社区发展治理“领头人”队伍,在居民自治小组、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中推选“社区专员”,培训20名“社区自治精英”队伍,引领构建“党建工作联创,共筑坚强堡垒”。

此外,通过将“滨海家园”院落协商自治服务信息化系统与街面商业服务系统融合,进一步规范了区域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协商等制度,畅通街道-社区-院落三级社区营造共享平台,推出公益创投、购买服务等5个社区“微项目”,初步实现了对院落的设施设备、社区居民诉求要求、人员车辆、邮包快递、社区商业服务(部分)等各类服务多元人本化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一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邻里相亲的社区,是当前广大居民群众憧憬向往的幸福家园。

为此,下一步成都市将以城市营造理念推动社区营造,提升居民自治水平。通过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社区营造行动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以社区特别法人地位确立为契机,提升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明确《民法总则》赋予村(居)民委员会的特别法人资格,指导村(居)委会提升独立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支持发展社区社会企业,更好地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新闻推荐

支付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多家支付机构吃罚单

日前,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最大“罚单”落地—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开出巨额罚单,没收违...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