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安逸的夜生活

华西都市报 2018-05-15 04:23 大字

□思悦

我经常瞅到这样一个现象:这年头,成都的女士些、阿姨些、婆婆些比男士些更会过日子,更活得滋润。比如说,你随便在哪个地方的坝坝舞就发现,都是大妈大姐的人多势众打主力。那些大爷大伯呢,偶尔有几个像被“抓壮丁”似地拉进去,但跳起舞来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还左脚打右脚笨得很,完全没摸到火门的样子。

我老爸几年前退休了,不晓得为啥子有点找不到北的样子,他喜欢一天到晚猫儿在家里,哪都不去。我多次劝老爸多跟老妈出去活动活动嘛,蹲在屋头怕闷出病哦。他弄死不干。他说,我们老门老户的成都人,不习惯你们年轻人的玩法。他说他不喜欢疯扯扯的玩法,他就喜欢老成都那种“味道”。

老成都是个啥子氛围?这是个很有趣的龙门阵。成都多数的中老年人夜晚一般是呆在家里的,过去,倒转去二三十年,成都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听收音机或看电视,守着收音机和电视机消磨时间。这大概是那些年最普遍的消夜方式。此外便是打麻将,三五亲朋或是邻居邀约一起,边海北天南闲聊,边白板红中打牌,几个时辰不知不觉就混过去了。成都人自称这叫打“平面太极拳”,有益老年人身心。其风之盛,可谓达到了普及化的程度,夜来串街走巷,只要稍稍把耳朵竖起来一点,便随处可闻哗哗啦啦的洗牌打牌之声。

这其实也不能算是成都特色,全国许多城市都如此,待在家里,晚上没事儿就看电视和打麻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是有“十亿人民九亿麻”的民谚么?成都以前社会风气还有待提高,赌博的人悄悄咪咪搞得乌烟瘴气,小赌大赌以致上万元的豪赌,常导致各种罪恶和悲剧的发生。近年公安干警盯得更紧,已抓获不少赌徒。一般中老年人确实是在操练“平面太极拳”,以消长夜。

夜生活有味道有文化的,我老爸的意思是既非唱歌跳舞,也非打麻将看电视,而是泡戏园子听川戏,或坐茶馆听讲评书。这一般也是老年人的传统专利,成都夜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正儿八经的剧院受体制制约,经济左右,不似早年的戏班子灵活,所以演出已很少了。便有一帮帮老戏迷们自发聚集起来,寻一茶舍,你拉弦我敲锣,咿咿呀呀自唱自娱。老翁老妇,仿佛借此抒发了历史沧桑人生感慨,也在热闹锣鼓声中唤回青春年少时的感觉,就十分投入,十分尽兴。昏昏灯光中,简陋茶堂内,面对着这样一群群苍颜白发翁妪,你会感到一种古老,也会感到一种年轻。

李伯清的评书现在还是很火,看个电视,听个收音机,几乎都是他的。过去,听评书也是老年人夜生活中的传统节目。一般也是在茶堂之内,各人买一碗茶,斜靠竹椅背上,听人讲书。那讲书老师端坐于一张条桌后,一手轻摇折扇,一手不时执书板啪啪击打出关节、高潮,前汉后汉张飞岳飞地说个精彩纷呈,活灵活现。与外地评书不同的是,庄不足,谐有余,除按本演绎历史之外,还不时将当代生活随心所欲地抓糅其中,更具地方性市井味亲近感,更见松快幽默机智谐趣的川味风格。讲者于即兴发挥中得创造之乐,听者亦常听常新,百听不厌,回味悠长。

我小时候经常跟老爸去望江公园听评书,那时候就住在九眼桥一带,走过去没几步路,我觉得听评书最安逸了,可以开眼界,长见识,得乐趣。电视普及,听讲评书的自然少了许多,过去那种凡有茶馆便有评书的盛景自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眼下,人们似乎开始不满那小小电视荧屏便统治了整个家庭夜生活的格局,又走出房门,寻找古风老味的评书了。仿佛腻了鱼肉荤腥,又重新想嚼干胡豆下杯酒才觉得有滋有味一样,于书场中去细斟慢品老感觉。先是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紧随其后,茶馆书场又热闹了许多。

所以,我觉得,老爸还是应该多多走出去看看,毕竟现在成都的夜生活安逸多了。你看我妈,才天黑她就又跟几个阿姨吆喝着去跳坝坝舞了,个个蛮“妖艳”的样子,巴适。

新闻推荐

郭家桥北街菜市场里藏着一对“神算子” 用支付宝报销看病费 70后互联网玩得比90后溜

付桂琼正在熟练地为顾客装菜“3块3、8块7、1块1,一共13块1毛,给我13块就是了。”在郭家桥北街菜市场有个卖菜的“神算子”,从接到菜、称重到算出总价,付桂琼前后花不超过10秒。付桂琼和丈夫钟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