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 助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
着眼长远和全局规划好城市未来,是人大代表们关心关注的话题。地下综合管廊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城市发展的需求,是效益提升的途径,也是实践创新的载体。为进一步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戈提出了《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安全高效运行的建议》,希望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综合管廊相关政策文件,为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成都作为第二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涉及的综合管廊项目共计28个,其中国家试点项目共计21个,建设总规模约59.1公里,总投资约75.95亿元。
在王戈看来,随着综合管廊的陆续建成,将为城市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但同时管线入廊及管廊的运营维护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综合管廊内有多种市政管线,涉及多个专业主管单位,其施工、运行、养护和维修的作业面需交织甚至共用,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同时,管廊由于投资成本巨大,是否能安全高效运行将成为制约综合管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戈建议,各区(市)县政府主管部门在统一编制综合管廊规划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配套设施规划及迁改需求,充分预留管线位置,确保综合管廊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建议综合管廊结合“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结合市政设施布点,进行规划管廊的选线工作,并科学整合现有及规划通道,确保综合管廊充分发挥实效。同时,开展已投入使用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工作,通过规范管线入廊施工,明确管线单位的责职权利,研究制定维护管理制度,建立起巡查机制与维护维修计划,形成管廊管理单位和管线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性模式,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正常运行。”王戈建议,综合管廊从智能化固定监测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查为辅的传统方式向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转型,将地下综合管廊应配套建设的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监控与报警、标识等附属设施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来统筹协调,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确保管廊安全运行。同时连接城市资源共享平台,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
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成都博物馆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庙。”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曾大方自荐道。2月2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读者陈健打来电话,力荐塔子山公园和成都博物馆新馆,作为“天府十...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