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成都》编后(节选)

成都晚报 2018-01-17 09:42 大字

何兆兴

流沙河先生是我最新结识的作家朋友。我每谈及他,总是很自然地要敬称为“著名作家、诗人”,因为我从中学时代就仰慕他的诗名。但他特别来信关照:“文章写他时,顶多称‘成都文人\’,勿用别的头衔,最忌‘著名\’二字。”读到他信,真的很感动,因为在这俊杰时彦辈出、人心鼓噪、欲望高涨的年代,像这样低调之人,真是不多见。正因为“会少开、面少露,热闹的地方不去挤”是流沙河先生的一贯秉承,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的形象风采。我要凭自己的印象,用“清癯、儒雅”,“布衣旧履、苍颜华发”,或是“谈吐锋棱而又风趣”来加以描述,还不如读他的“自画像”要好玩得多:“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你看,很到位又饶有兴味,不是?

去年春天,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唐宋元先生的引荐下,我登门拜访流沙河先生,受到了他与夫人吴茂华女士热情的接待。他近年写作不是很多,长篇尤少,却慷然允诺写《老成都》这本大书。我大喜过望,觉得特别难得,也特别感动。

在随后的合作交往中,我甚至日渐不安:一边是出版周期的催逼,一边是七旬老人,日夜伏案握笔写作,一处一地、一人一事、来龙去脉,凡有模糊处,都要翻找资料,查其究竟。写作过程中,锤炼磨砺,反复爬梳,为订正某些文字特地来函就有五六次之多,精神可敬可佩。他夫人吴茂华说自己“旁观沙河先生写作之后,方知什么文思泉涌啦、倚马可待啦、洪才河写啦,都系夸诞之辞”。此言不假,我了解流沙河先生,以及以往贾平凹、陆文夫、林希、徐城北等先生的著书过程,真是令人感慨良多。我劝功利心重、急待走红之人,不要走写作之路,真的。

新闻推荐

成都市公布打击网络犯罪战果及典型案例 2017年全市共侦破 网络犯罪案件249件

本报讯(记者李旻)网络,在日益与市民的生活分不开时,一些依附网络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网络安全,日渐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昨日,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7年成都市...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