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挖掘百年军工文化底蕴 促进军地协同创新发展 昔日“兵工厂”蝶变文创“梦工厂”
位于高攀路上的“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昔日老旧的工厂,如今,迎来了新主人,“涌莲”、“且慢造物”等51家文创企业的进驻,让这里成为了一座聚焦陶艺、园艺、创意手工等行业的文创“梦工厂”。
随着成都发力拥抱新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风口。今年以来,武侯区以“文创武侯”为统揽,以推动军转民、民拥军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7322工厂内的清末建筑群,通过军民深度融合,挖掘百年军工文化底蕴,打造自然生长的“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有效促进了军地协同创新发展。
创意微生态
无缝衔接历史和未来
从高攀路通往“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沿途红砖墙上的一排排文字、图片诉说着一段历史记忆。在这里,自然生长的文创新势力格外茁壮……
这里的前身为7322工厂,又被称作“白药厂”。清末洋务运动期间,这里就是生产弹药的地方,当时为了隐秘,大家都喊7322厂作“白药厂”。经年之后,曾经的白药厂已蝶变为“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如今已被市文化局确定为“成都市文化地标”,成为武侯高攀片区文创核心驱动引擎。
从去年开始,有几家文创企业先后入驻,逐渐有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土壤和现实基础。武侯区与7322厂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全面挖掘百年军工文化底蕴,对43.94亩老旧厂房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引进和培育八大类文创业态在此汇聚,打造自然生长的“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
在打造创意工厂之初,武侯区便通过精准对接,制定改造实施方案:整个创意工厂由一栋栋独立的老仓库组成,所有的独立工作室、门店等都是直接在原仓库的基础上重新改造装修。几十年前传统的青砖房被改造成了文艺小店,曾经斑驳的木质窗框被漆上了新的色彩。做到既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又提升“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整体形象。
如今,“修旧如旧”在高攀路26号有了最自然的呈现方式——从外表看,它还是一栋栋老厂房,但内部的结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把所有能用的材料都用起来了,还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因此,在满眼的藤蔓绿植下,依稀可见不同年代的影子。
文化微产业
形成文创产业集聚
今年以来,武侯区出台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文创产业引进、支持文创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文创企业管理者和人才。
政策的东风为文化创意的自然生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以创业沙龙,以及组织参加区委、区政府举行的招商说明会、推介会等形式,向已经入驻“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的文创企业和有意入园的企业宣传投资环境和各种扶持政策,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延伸招商、推介招商,成功引入一批知名度高、效果优的文创公司。目前园区文创业态涵盖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文旅文博、规划设计、影视创作、餐饮娱乐、艺术培训、商务沙龙八大门类的51家文创企业,集聚创业人员500余人,初步构建起军地融合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最先入驻白药厂的张灿,属于“误打误撞”。曾主持蓝顶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等室内设计的他,一直希望寻找一处有
个性的办公场所,通过对白药厂一番了解,他决心租下一间厂房,把自己的建筑装饰设计公司搬到这里。光是对厂房进行改造,张灿就花了80多万元。
吸引众人来到创意工厂的,不只是怀旧和文艺气息。当年“误打误撞”到现在的“一席难求”,张灿特别骄傲自己当初的眼光,“这里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仓库基本上都租出去了。今年政府又对园区进行了全新包装升级,最大程度保留了我们渴望的自然生长原生态,同时也增加了游客的观赏舒适性。”
随着文创企业的入住,不只是传统手工技艺,慢慢地创意工厂已经成为文创思想、文创产品的集中地,各种“小而美”的设计公司、画廊、绘本馆、国学堂等,共同将这里装点得充满活力。
“文创”微经济
拥抱新经济发展风口
在城市寻找失落的空间,寻找文化承载的方向,是时代的潮流。不但有文化价值,还有商业价值。
随着“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创氛围越来越浓,如今厂区接近饱和状态。为让更多文创企业落地生根,武侯区拓宽工作思路,打破园区固有的环闭式发展理念,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辐射联动,与所属的高攀桥社区联手,依托辖区7322厂,以及万科金色海蓉一、二、三期,白云花园小区,魏玛圈子小区,阳光春天小区等军旅文化资源和载体空间,通过园区社区同频共振,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打造“军魂”文创项目,吸引文创企业在社区落户发展。
由于文创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和融资有很大难度。51家文创企业,如何从运营管理上,助力他们更好地发展?通过不断探索,武侯区整合辖区银行、基金、担保等金融、类金融资源,强化银企对接,解决文创企业的融资、上市等问题,通过资本带动,撬动文创产业提档升级,形成文创产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大格局”。
下一步,结合辖区军地融合工作实践和现实基础,武侯区将以做优载体、完善机制、创新举措、育强产业为抓手,从文创产业落地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入手,细化实化项目打造工作。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陈悦)11月30日下午,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新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根据《成都市推进户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