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熊猫”之父走了所有和成都IFS熊猫合过影的人,都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所有和成都IFS熊猫合过影的人,都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劳伦斯·阿金特为创作“I Am Here”雕塑的模型。
10月1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丹佛大学官网确认:成都“翻墙熊猫”设计者劳伦斯·阿金特于美国当地时间10月4日逝世。据当地媒体报道,事发时劳伦斯或正在接受一场手术。
目前,劳伦斯的具体死亡原因和细节尚未披露。
2013年12月,成都最高最大的熊猫装置艺术作品,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不锈钢熊猫装置作品,一只名为“I Am Here”(我在这)亮相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地铁站口旁的高楼外墙,凭借着独特的爬墙造型和憨态可掬的外形,这只高15米,重达13吨的钢铁熊猫很快便得到市民的喜爱,成为市民拍照的新地标。
“谢谢你为成都带来的经典”
“This is a sad day!”12日上午,成都人的朋友圈都被著名雕塑大师劳伦斯·阿金特逝世的消息刷屏了。成都人与春熙路上的“翻墙熊猫”都有着无数的美好回忆。一句“熊猫屁股下面见”是只有成都人最明了的接头暗号。
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成都的网友们都自发地怀念起他,谢谢他给成都留下的经典之作。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声“谢谢”。
当年与劳伦斯一起合作“I Am Here”大熊猫项目的香港策展单位All Rights Reserved在官方微博发表缅怀之情:R.I.P 怀念一起工作的时光,Lawrence Argent成都大熊猫之父!你做了一个伟大的作品留给成都。
网友@成都瓶瓶家民宿表示,“谢谢你为成都带来的经典”。@瑶哥你可以吃吗发微博称,“谢谢您,为成都这座美好的城市带来一处经典标志的建筑”。
“他就是灵感”
而在设计成都“翻墙熊猫”之前,劳伦斯·阿金特就以《I See what You Mean》和《Leap》等大型公众装置艺术项目在美国广为人知。
劳伦斯·阿金特出生于英国,成长于澳洲,1983年毕业于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目前任职于美国丹佛大学艺术与艺术史学院。在其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为丹佛大学艺术与艺术史学院以及丹佛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他本人就是老师与学生的灵感,对丹佛大学、乃至这座城市来来说,他的到来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感知。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艺术的渴望为学院带来了各个层面的成功。在教学中,他特别希望学生们能有与他一样强烈的艺术感受力,并尽可能地从中获取快乐”,与劳伦斯有着25年工作合作关系的该校教授Deborah Howard表示。
劳伦斯·阿金特惯于透过动物来窥探人类世界。他曾表示“如果艺术能够表达一种联系,那么它就可以触动他人。”在设计“I Am Here”时劳伦斯希望借由民众对大熊猫的认同感,创作出具有城市归属感的公共艺术装置,打破严肃的商业空间与人之间的隔阂,并以艺术文化影响大众。同时,I AM HERE以“我在这里”宣誓自己的存在,旨在唤醒公众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也对城市繁荣发展进行反思。
劳伦斯·阿金特代表作品
《I see what you mean》
劳伦斯·阿金特最知名的作品《I see what you mean》(我懂你说的),现已成为美国丹佛会议中心的象征及城市标志。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创作一只熊猫,尤其是蓝色巨型熊猫时,劳伦斯这样说道,“这是对科罗拉多印象的颠覆。在人们眼中,一提到科罗拉多州,想到的就是落基山脉种种,我觉得这太陈词滥调了,因此,我在想,要是一个这里的居民和路经此地的游客走过这些大街看到这些一成不变的东西时会怎么想”。
“我总是对发生在这儿的事很感兴趣,不管是信息的交换还是观点的交流。选择大熊猫只是因为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只熊猫从窗户外看进去的照片,至于蓝色,这完全是设计打印时误打误撞得来的。”
《Leap》
劳伦斯的经典作品还包括2011年为美国萨克拉门托机场创作公共艺术装《Leap》(跳跃),一只巨型红色兔子雕塑。该机场周围都是郊区环境,劳伦斯营造兔子从外跳进机场的一刹,比喻在机场行李输送区旅客心急取行李的心情,从而将环境特质与艺术品完美融合。
《I Am Here》
对于这只成都“翻墙熊猫”《I Am Here》(我在这儿),劳伦斯曾表示,熊猫从大楼顶层向下跃出,从天而降来到成都,仿佛要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它自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熊浩然 宁宁 新闻推荐 市民“蓉e行”上报交安问题34件 获交警颁发“发现之星”一等奖 通过“蓉e行”参与交通众治,不仅可以获得积分鼓励,兑换礼品,现在成都交警还将给参与次数较多者颁奖。10月12日下午,成都市民蒋毅获得了交警现场为他颁发的“发现之星”一等奖。“我只是想着为城市交...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