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乡音韵 无愧音乐之城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诗人墨客留下的名句,文人吟诵唱和的传统,成都作为诗歌之城,当无异议。但作为音乐之城的成都,许多人或许还不太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
漫长的历史中,文字比音乐更容易保存,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唐代的成都,美妙悠扬的音乐,曾整日整日飘散在城市上空。可惜唐朝没有录音机,不然杜甫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摁下录音键吧?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石磬等乐器,却无人知道如何演奏;在博物馆保存的汉代成都地区说唱俑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成都歌王”,只是没法再听一遍他们的歌声;唐代石刻留下的乐舞图像,让我们依稀见识到一场盛大的音乐派对,却没法随着他们的音乐节奏再次摇摆……
我们知道蜀国的先民曾陶醉在他们所创造的音乐世界中,却没有办法重现他们的音乐,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太多与音乐有关的文物、与音乐有关的诗词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现在的成都人,从古至今,成都都是当之无愧的音乐之城。
其实,要感受到千年前成都人的音乐,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喜爱曲词,通晓音律,抛开皇帝的身份不说,也是当时音乐界的“重量级”人物,以至于千年之后,在距离成都上千公里的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区,仍留存着被认为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汉族音乐——南音。孟昶,则被视为南音始祖。
我们在南音中或许能听到一些当年曾在锦城响起的音乐,比如刊于明朝的南音著作《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这里的“锦曲”,就是锦城之曲。
后蜀降宋后,孟昶被押往汴京,其精心培养的宫廷乐师不少进入了宋初建立的教坊,后又有部分宫廷乐师南迁泉州,在他们的传承下,蜀地音乐在南音中保留下来。想来,也是孟昶在音乐上确有独到之处,才能令这些宫廷乐师心甘情愿奉其为南音始祖,一代又一代供奉。
古代有地理志介绍成都,一开篇就是“好音乐,少愁苦”。不管是出土的文物,还是诗人留下的篇章,音乐展示了底蕴深厚的天府文化,也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举办多年的蓉城之秋音乐会,和即将亮相的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让我们可以像以往蜀国的先民一样,再度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蒋庆)
新闻推荐
每年桂花将尽之际,锦江河岸上的芙蓉就该花团锦簇地登场了。站在缓缓流去的锦江岸边欣赏粉艳粉艳的芙蓉花,这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江水东逝,不舍昼夜,想着有那么一点点悲凉和无奈,但岁岁年年,芙蓉如期娇...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