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近烽燧山

华西都市报 2017-09-23 05:36 大字

杨剑冰(成都)

从乌鲁木齐乘车向南,行驶五六十公里,便到达这座并不陡峭也并不起眼的小山了。

这山,无名。但它因燧烽而传世,因燧烽的属性而世人仰望,因山山闻道的自然法则而不同于别的名山大川。我是这样理解它的。

随石块铺就的小道蜿蜒而上,不远处便见高过丈余、自然而不规则的燧烽神石,像武士、像忠于职守的士兵,凛凛然跨立于山间高处,巍巍然耸立于山道路旁。

面对烽火台,你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让你耳目尽染烽火连天的那些苍苍岁月,也让你重温那些冷兵器碰撞、将卒搏击拼杀的悲壮激烈。

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但长城被屡屡攻破,形同虚设。后来,秦国大将袁牧巡视在野外驻训的部队时,见到几里外的一座座军营,在落霞中造饭升起的浓浓炊烟,深受启发,在长城沿线加修烽火台,并与数千里边境要塞、重要关隘密切连为一体。从此,燧烽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山上的烽火台,应该是现在的高级仿制品,由巨大的鹅卵石加水泥垒叠而成。

这座2000多米长的条形小山紧连另一座圆形小山。按古代军队列阵规模,可容步卒和弓箭手数千。山脚辽阔的四周,战车、战马可列数万乃至数以十万乘车骑战阵。

或许古时的山上营寨巍峨,旌旗猎猎,战鼓激昂,大帐森严。两军对垒时,将帅可沿山四面巡察,数十万大军可山山呼应,战阵壮观,变化万千。

这座山又好像一个问号平,躺在这一片数十公里或更为宽阔的戈壁上,凸显其存在的战略价值。目测这座山的高度,最多100多米而已。从地形判断,这里是战争的要塞之地,再前行二三十公里便是兵家必争的达坂古城。这座山,可以说是达坂古城的门户。

翻开史书,燧烽有如下记载:它还被称为烽燧,形状因时因地为方圆两种,高度不等。在汉代俗称烽堠、烟墩、亭燧、墩台等。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高地上,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大朝非常重视烽火台建筑,唐宋亦然,且把烽燧引申为烽火台。明朝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

从边地通往都城的每一个烽火台里,长年备有干柴狼粪火种与取火的燧石。

一旦发现敌情,白天燃烧掺有狼粪的柴草,释放的浓烟直而聚叫烽,虽风吹而不斜,又名狼烟。

夜间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叫燧,又叫血火硝烟。

每个烽火台相距5里或10里左右,台台相连,快速传递、准确无误。这样,敌情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快速作出战争决策方略。

新闻推荐

毕加索丝巾画《和平鸽》 即将衔橄榄枝飞至成博

毕加索绘制的“和平鸽丝巾”毕加索绘制在丝巾上的《和平鸽》即将飞到成博,它与馆藏博物馆——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有着怎样的情缘?毕加索致敬偶像的版画《维纳斯与爱神》,又隐藏着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