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熊猫课程”为媒 青羊学子担当文化使者 将天府文化传向世界 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为孩子打开世界的窗口

成都商报 2017-09-05 02:36 大字

青羊教育浓厚的人文氛围深深吸引外国友人

今年10月,成都市实验小学将迎来一年一度美国友好学校——布利斯学校师生的到访,继往年画团扇、描青花、访民俗等活动后,今年孩子们打算教布利斯学校师生讲讲四川方言,透过地道的语言交流来让外国友人了解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对此,孩子们绘就了一册由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代言”的方言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诠释每一个方言词汇所代表的含义。而这样由孩子们手绘的熊猫绘本,成都市实验小学目前已刊印6册,它们以成都的民俗文化为主,还囊括了四川方言、天府美食等内容,由此构成学校一张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熊猫课程”。

“熊猫课程”涵盖九大体系

青羊区“熊猫课程”涵盖了九大课程体系,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川剧文化”“诗歌文化”“教育文化”“棋艺文化”,每一项内容都由区内的一所学校牵头研发,整个区组成了由专家、科室、部门、项目学校共同构成的“熊猫课程”联盟。

熊猫为媒 传播天府文化

青羊区“熊猫课程”根植天府文化,凸显青羊地域特色,它以熊猫为媒,帮助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让孩子们承担了小小传承者使命,并在国际交流互动中,将天府文化传播出去。

深度学习 用行走探寻天府文化的深度

走出教室,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漫步于杜甫草堂茂密的林叶间,感受诗歌的豪逸气韵;在繁华深长的宽窄巷子品茶,听老辈人将成都故事娓娓道来……

在青羊区9大“熊猫课程”项目中,同辉(国际)学校承担了“地域文化”的课程研发。“在青羊,‘地域文化\’是最能够直观地体现天府文化特色的部分。”同辉(国际)学校吴佳副书记介绍,以青羊宫为中心文化坐标,与它相邻的金沙遗址、琴台路、杜甫草堂、浣花溪、永陵、天府广场、宽窄巷子、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地点,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接手项目后,同辉(国际)学校以青羊区10处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为坐标,拟定了10个探究式学习项目小组。“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课程研发组织,以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为主体,每组以‘2+3+X’的形式组建。”吴佳介绍,“2”是指2名骨干教师担任导师;“3”是指3名自愿参与项目的学生;“X”是指小组的特别顾问,由项目组向社会发出邀请,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文化专家、博物馆讲解员等。

项目组成立后,在老师和特别顾问的指导下,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各自的地域文化坐标实地探究。“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这种走出去的探访,是富有深度的,它让孩子们的人文情怀油然而生。”吴佳说。

探访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将自己的所学所思编成读本。金沙遗址组设计了“金面具”的陶艺手作活动,青羊宫组策划了感悟道家文化的体验活动,文殊院组发掘出“千年木鱼”,为大家讲述了文殊院更名的传奇故事,永陵组为了让陵墓独特的结构解释起来不枯燥,还根据传说写了一个曲折的冒险故事……这些创意,让“熊猫课程”地域文化读本变得趣味无穷。学校对新加坡友好学校进行交流访问时,带去读本,大大激发了当地师生对成都文化的兴趣。

传向世界 在联合国总部展演天府文化

川剧、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车灯、锅庄、剪纸、汉字书法……在东城根街小学以非遗艺术为主的“熊猫课程”读本中,一只名叫“东东”的熊猫宝贝带领孩子们徜徉于形式丰富的非遗艺术中,去领略天府文化的艺术奥秘。

“相传在四川成都的川西坝子,有一种民间艺术叫做‘彩莲船\’,人们扮演各种角色坐在车里,两手拿着‘四页板\’,自己打着节拍又唱又跳,这就是——车灯。”熊猫“东东”向大家介绍,还列出了车灯舞蹈的系列动作,邀同学们一起来学一学。孩子们就在这样的艺术浸润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天府文化非遗艺术的小小传人。

东城根街小学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社团”。去年,艺术社团的师生们受邀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第四届星光校园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遗产展演”活动。学校参演的节目“四川非遗艺术串烧”——《春天的声音》,将四川清音、扬琴、竹琴等国家级非遗艺术元素有机融合,极具地方特色,赢得了在座嘉宾们的高度赞扬。

东城根街小学还将《有故事的汉字》、《竹与竹筷》、《剪纸中的数学》等“熊猫课程”带到了英国友好学校。“《有故事的汉字》是我们的老师带着英国孩子玩猜字游戏,听汉字故事,最后引导孩子们按照象形字的样子,用自己创编的图画编写绘本故事,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都为汉字的独特和神奇而惊叹。”东城根街小学副校长赵抒介绍,在与国外学校的课程交流和课程共建中,学校注重自省与坚守,“我们把原汁原味的天府文化精髓带出国门,建立起一份文化吸引,也彰显着青羊学子的文化自信。”

方言绘本 教美国小朋友讲四川话

每年10月,美国布利斯学校部分师生都会来到成都市实验小学进行交流访问。数年间,他们几乎“学”完了学校研发的6册“熊猫课程”绘本。在团扇中画画、在瓷器上描青花、品尝盖碗茶、包饺子和汤圆……成都民俗展现的市井风情就这样通过孩子们的画作和体验活动,传递给了国外的小伙伴。

“今年我们研发了‘熊猫课程\’成都方言绘本,准备教布利斯学校的师生们讲讲四川话。”成都市实验小学“熊猫文创课程”负责老师罗东来笑着说,方言绘本的主角是一只呆萌可爱的熊猫,它时而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形象地解释着“扯蒲鼾”的意思,时而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诠释什么叫做“妖艳儿”,时而又一副挨骂委屈的样子,为“耙耳朵”代言。

孩子们一张张妙趣横生的画作将四川民俗方言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据介绍,现在这些画作不仅印在“熊猫课程”的读本中,它们还被做成了手机壳、抱枕、T恤、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更加充分地发挥着对外交流的传播作用。

对/话/青/羊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熊猫课程”让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高度融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熊猫课程\’的打造旨在传承和宣扬凸显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对本土文化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它是文化输出的特色品牌,担当着将天府文化传播出去的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天府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成为了‘古—今\’和‘中—外\’的文化使者。”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熊猫课程”在传播天府文化,让世界了解成都、了解四川的基础上,还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以文化的浸润来培养立体而丰富的青羊少年。

对此,青羊区教育局借助中国教科院平台和各级各类专家资源,成立了“熊猫课程”项目,并由专家、科室、部门和项目学校共同组成“熊猫课程”联盟,通过梳理和挖掘青羊本土文化,打造了9大课程体系——“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川剧文化”“诗歌文化”“教育文化”“棋艺文化”。联盟中,区内的每一所项目学校牵头承担一个课程体系的研发工作,最终在全区形成合作、开放、共享的项目团队建设模式。

据了解,“熊猫课程”目前已经研发了九大主题课程读本,每册用10~15个章节搭建内容,具有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以课程为载体,润泽青羊的每一位学子。

此外,根据“熊猫课程”的打造要求,各项目学校在研发分册内容时,并不是简单地收集资料编写教材,而是要筛选出与之相关的典故、传说,改写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文字,同时通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熊猫”漫画形象,将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讲述中感悟文化内涵。在课程设计上,“熊猫课程”还体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每一章节的内容结尾,读本都附上了便于师生参与的活动体验方案,这样,无论是不是课程研发的项目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能轻松通过读本文字的指导,跳出读本,在活动实践中体验天府文化的魅力。

新闻推荐

在文化浸润中成长 石室联中20年:在传承与革新中磨砺“青春”

近日,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以下简称“石室联中”)迎来20周年校庆。从1997年学校经批准,将原成都市第十中学依托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联合办学,成为四川省首批三所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之一以后,石室联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