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调解引入“医闹”依法化解纠纷
一起医疗纠纷在青白江区当地司法所成功调解青白江区创新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本报记者曾晶菁文/图
“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依法调解引入‘医闹\’,保证医疗纠纷得到‘公平、公正\’依法处置,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7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高波谈起医患关系时,对第三方调解机制竖起了大拇指。据悉,针对医疗领域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变化,青白江司法局开创医疗纠纷联动调解新模式近两年来,区医院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患者信任第三方调解成医患“润滑剂”
2017年5月8日,李某因前胸后背疼痛,入住区内某医院并被确诊为胆结石。5月9日上午,李某输液时出现呼吸困难、后背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患者家属马上通知医生。当天下午6时,李某死亡。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死者家属情绪激动,认为是医生未及时认真诊治,将全部医疗后果归咎于医务人员,一味认定为医疗过错,当场提出索赔,甚至将患者遗体当做谈判的“筹码”,告知院方,如不解决事情就不把遗体从病房中搬出。
青白江区司法局获悉后,迅速安排青白江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医调委”)介入。5月10日上午,区医调委邀请了该委法律专家库资深律师,会同区卫生局以及辖区调委会的调解员与死者家属进行了沟通与协商。
经过调解小组长达7个多小时的耐心细致地劝导,在律师向家属告知妥善处理遗体的有效方法后,家属考虑再三,同意当天下午把尸体移走。最终,院方与死者家属达成一致性协议。“经区医调委介入的重大医疗纠纷,基本上都能在一周之内调解成功。”区司法局人调科科长游先彬说,不同于此前医患纠纷的三种主要解决途径——“官了、私了、官司了”,通过置身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独立第三方“人民调解”机构介入的医疗纠纷联动调解新模式,是一种快捷、高效、且不收费的解纷方式,为医患双方所接受。
据悉,青白江区于2014年10月成立区医调委,作为一家行业性、专业性的纠纷调解委员会,受区司法局管理、指导,独立于卫计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负责区内的医患纠纷案件。
记者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后,只要征得患者同意申请后,医调委将按照患者意愿,组织医学、法学专家、调解员在医院或当地司法所进行调解。“现在,不少病人都主动选择第三方调解的方式。”高波告诉记者。
机制升级专家助力调解成功率达100%
记者在该区二甲以上医疗机构采访时,看到医院显著处,均已公布了医疗纠纷调解服务热线。该服务热线由医学、法学专业人士值守,并依托区医调委专家调解员库,接受群众的医疗纠纷法学、医学咨询和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有关事宜,实现了医疗纠纷的线上咨询、受理和线下解决。据高波介绍,去年通过热线投诉有医疗差错、诊疗不当的情况有10余件,其中90%投诉的医疗纠纷最终是通过第三方调解化解的。
以上是医调委推行“123+9”医疗纠纷联动调解新模式的一个缩影。“123+9”模式,即:一部调解热线;法学医学两支调解专家队伍;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个步骤;综治、维稳、信访、法院、公安、司法、卫计、民政、城管九个职能部门联动。记者了解到,该机制今年又升级为“123+9+1”,该区二甲以上医疗部门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运用保险手段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其成为解决医患纠纷问题的重要途径。
记者看到,青白江区不少的医院设置了纠纷调解室,并配备了监控、录音,引导患者与院方合法合规进行协商调解。“这个人民调解平台有机制、有人员、有保障。”据游先彬介绍,目前医调委专家库共有40名专家,其中法学专家20名、医学专家20名,“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咨询”。
与此同时,青白江区司法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调解队伍。通过定期对调解员进行医疗纠纷适用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及调解技能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打造一支专职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以前,我们与患者常常发生沟通不顺的问题。人民调解员有长期沟通群众、处理纠纷的经验,现在我们的压力小了很多。”高波说,第三方调解还将守法意识传递给了患者家属。
记者获悉,从2015年10月建立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至今,青白江区通过医疗纠纷联动调解共受理、调解各类医疗纠纷45件,调解成功4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其中通过医疗事故责任鉴定达成调解协议的有4件,通过医学鉴定死亡原因达成调解协议的有5件,全部达成协议。
新闻推荐
您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想办证,却发现办证部门和自己同时间上下班,无奈只好省个午饭时间赶去排长队;晚上打的,遭遇拒载或假币,除了一声叹息,难觅执法者踪影……针对这些服务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