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幸福产业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毛中根 王超超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旅游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行业是最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服务业,合称“幸福产业”。居民消费需求升级规律表明,消费需求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与发展型转变、由自我满足向自我实现转变。服务业发展趋势表明,服务业由一般化向专业化与个性化转变、由满足型向高端型和品质型转变。因此,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幸福产业,将有效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有效促进成都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提升成都城乡居民幸福水平。
发展幸福产业
成都拥有天然优势
服务业是成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2016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63.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9∶43.0∶53.1。在发展文化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方面,成都具有天然比较优势——成都特有的古蜀文化、美食文化、水利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资源,既是生产文化服务产品的丰富素材库,也是旅游服务厚重底蕴的来源。成都在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体育服务业等方面,潜力巨大。据测算,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将达1463.3万,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比例将达25.4%。养老服务刚性需求将大幅增加,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市场容量巨大。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市场需求与制度因素的双轮驱动,将有力促进成都健康服务业发展。另外,成都开放包容的环境吸引了各类国内外体育赛事在蓉举办,在此基础上,成都明确提出打造体育赛事名城计划,这些都预示着成都体育服务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消除“生产效率疑虑”
发掘幸福产业潜力
尽管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由于普遍存在对生活性服务业本身的认识偏差,人们对幸福产业的“支撑”作用持一定程度的“怀疑”,进而在行动上可能出现促进幸福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对相关问题予以阐释。
传统观点认为,生活性服务业由于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步”“服务产品无法存储”“主要依靠人力”的特点,使得批量化生产技术难以采用,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进步缓慢。以医疗服务为例,由于不同患者病情各不相同,医生无法一次性为多个患者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并且由于医生精力有限,一个工作日能够提供的服务数量也很有限,“生产效率”较低。尽管传统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性质差别很大,但生产效率较低却是共同的特点。因此,人们依照传统观点看待幸福产业,并与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相比较,认为其较低的生产效率不足以作为“支撑”。这种观点一方面忽视了生活性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囿于生产效率而忽视整体供给效率。
生产效率只是整体供给效率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对于生活性服务业而言,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能否实现从消费者作出消费决策到最终接受服务这一全过程整体供给效率的提高。下面从整体供给效率的角度考察上述三种服务业。对于旅游服务业,由于交通更便捷、出行成本更低,加上在线旅游方式兴起、旅游服务的搜寻和购买成本降低,所有这些变化均使旅游服务非生产环节的供给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整体供给效率。对于健康服务业,目前已初见成效的云医院、远程医疗技术使得患者身在社区或家庭即可接受优质诊疗服务,节约了交通和时间成本,同样显著提高了非生产环节的供给效率,进而提高了整体供给效率。对于养老服务业,近年来大量民营养老机构和设施建立起来,显著改变了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由于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于巨量需求的严重短缺,无疑,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的增加整体上提高了供给效率。
综上所述,对幸福产业的“生产效率疑虑”应当去除,在转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利用其优势、充分发掘其潜力,将幸福产业做优做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战略和战术联动
做大做强做优幸福产业
做大做强做优幸福产业,需要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入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正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的:“必须精准把握新趋势,加强产业政策创新和经济组织方式改革,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导权和工作中的主动权。”
战略层面:积极促进四个趋势在幸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统一。集群化、融合化、垂直化、生态化四个趋势是产业发展在宏观维度的基本趋势。要积极促进四个趋势在幸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统一:产业集群是产业融合的有利条件,是产业有效垂直化的重要支撑;产业融合进一步导致产业集群,并促进产业垂直;产业有效垂直服务于产业集群与融合。同时,生态化是集群化、融合化与垂直化在竞争层面的集中体现。
发展幸福产业,要以产业融合化为推手,促进文化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这五类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业态、新的热点和新的体验方式,在深度融合中引导企业“集群化”布局与“垂直化”整合。同时,坚持打造成都幸福产业“生态圈”,加强产业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协调布局与幸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以及移动娱乐等。
战术层面:全面激发幸福产业的科技创新强度。幸福产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发展的生命力决定于科技创新强度。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改变着幸福产业的体验方式和服务的精准性;网络化和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改变着幸福产业的产业内融合和垂直化强度;大众创新创业局面丰富着幸福产业的供给数量、质量及体验方式。
发展幸福产业,要把大众创新创业局面的深入推进作为切入点,通过“先引后奖”“加强营运补贴”等方式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幸福产业,丰富成都幸福产业的新形式、新业态与新模式;加强大数据服务的平价化属性,运用政府购买或政府补贴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幸福创客”在幸福产业发展中享受到大数据服务;扩大幸福产业相关创新技术的开发与转化,打通各类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渠道,定期举办科研人员与企业间的双向“路演”。
(作者:毛中根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超超系西南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
新闻推荐
我市将建立产业发展白皮书、蓝皮书定期发布制度 白皮书引领蓝皮书总结 为产业投资“导航”
成都市将统筹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需求,打造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图为龙泉汽车城本报记者刘阳摄产业发展,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新政50条”提出,成都将着力培育优...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