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六大机制 打造核心载体 武侯区争创“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拉孟教学生们绘画
武侯区是进出西藏、甘孜、阿坝、凉山的重要通道,全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2.1万人,涵盖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年均流动量约百万人次,民族地区驻蓉办事机构65家,西南民族大学和成都市内唯一的少数民族用品市场也在该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机构最多、民族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中心城区,其中的浆洗街街道辖区,住有藏、回、蒙、彝、苗、满等少数民族。践行“中优”部署,离不开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团结,武侯从未懈怠。
针对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特点,武侯区委、区政府着力创新民族工作机制,以“民族文化之家”和“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为核心载体,把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社区,今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点打造1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力争创建成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在武侯晋阳街道“民族文化之家”内,经常能听到歌唱民族团结的歌曲和不同民族口音的人在进行交流。这是武侯区以“民族文化之家”和“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为核心载体,把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社区的一个切片。以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武侯着力创新民族工作机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创新六大机制 推动民族工作全覆盖
“我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遍布全区13个街道87个社区,但主要集中在川藏路武侯段沿线、川大华西医院周边及晋阳街道辖区的“五大花园”,呈“一线两点”的特点。”武侯区民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武侯区是成都市城市民族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区域之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确保民族工作的持续和长效。
据介绍,武侯区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健全了“三级联动”的纵向责任机制、“四会互动”的横向协调机制、“6+1”区域民族工作协作机制、帮扶机制、特邀参与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六大机制”形成了抓好民族工作的合力。
“三级联动”的纵向责任机制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武侯区建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并逐级建立、完善了街道民族团结协调小组和社区民族团结联络小组,民族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构建起了纵向到底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责任体制。“四会互动”的横向协调机制是民族工作的有力抓手,该区不断完善以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6+1”区域民族工作联席会、街道党建联席会、社区民族工作协调会为主的“四会互动”协作平台,实现了民族工作全覆盖,促进了全区民族工作由民宗部门单一职责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变。
打造民族文化之家
搭建民族交流新平台
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形式上,关键是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近年来,我区在2个街道和2个社区探索建立了4个“民族文化之家”。”区民宗局负责人表示。
走进武侯区晋阳街道的“民族文化之家”,活动室有着民族特色的装饰装修风格,同时还陈列展示着各民族的特色物品,积极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民族文化之家”的建设给我们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武侯区晋阳街道藏族居民表示。
据介绍,在“民族文化之家”中,该区充分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浆洗街街道突出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宣传;晋阳街道依托非物质文化(唐卡)遗产传承人拉孟创建的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向辖区内的各族群众展示藏族优秀文化;洗面桥社区发挥社区民族团结专家协会、社区少数民族商家协会等协会优势,积极为各族群众服务;黉门街社区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华西医院协作,建立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就医服务长效机制。同时,除加强硬件建设外,在软件建设上,设计并注册了“武侯民族文化之家”商标,提升了民族文化品牌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制作电视宣传片和PPT;购买宣传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反映各民族文化、风俗、宗教特色的书籍,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文化生活。
探索“嵌入式”社区试点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卓玛,走啦,跳广场舞去!”“李阿姨,我马上就来。”每天晚饭后,在洗面桥巷15号院都能听到这样相约锻炼的声音。“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嘛!”
加强思想嵌入,增强文化认同。去年以来,武侯区在重要节气坚持开展“漫灌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先后举行各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24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洗面桥社区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建设成果,开展了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评比表彰活动,2016年,辖区内6个模范集体和15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同时,武侯区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社区推动成立民族工作服务站,利用公开栏、信息平台、QQ群、微信平台等发布惠民政策,实行社区政务大厅一站式首问责任制,并结合网格化服务,让社区各族群众实现了共居共享发展成果。
在生活中嵌入,促进邻里互助,通过发动驻区单位、院落(小区)居民广泛开展互助关爱活动,共组织开展互动慰问活动40余次,慰问各族群众300余人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邻里关爱互助。在共治共享方面,武侯区围绕平安建设、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居民自治等工作,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参与社区院落管理,仅洗面桥社区,就有11名少数民族居民成为社区(院落)党组织和院落(小区)自治小组、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的骨干,充分发挥院落(小区)自治组织成员的调解员作用,实现了小矛盾不出院落,大矛盾不出社区。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鹏)7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峰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根据协议,...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