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想到乡村当隐士,却变小镇疯狂艺术家,办沙龙,做雕塑,拍电影,到底为什么? 一个“艺术隐士”的疯狂人生

成都商报 2017-07-13 04:52 大字

7月2日,成都,著名川籍画家魏葵包场,请粉丝观影,一时间成为本土艺术圈热议的话题。而伴随着这部电影在成都的“惊鸿一瞥”,这部电影的导演、著名艺术家蔡玉水和这部电影背后的传奇故事也一并浮出水面:这部电影让一个贫困的乡镇一夜成名。

蔡玉水,北京画院的著名艺术家。蔡玉水成名很早,32岁就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做个展,迄今中国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破这个纪录。这部满满正能量的电影叫《艺术也疯狂》。该片6月16日在全国公映,但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没有资金做相关的票补以及地面宣传,“它不可能有很好的排片,不可能有《百鸟朝凤》那种事情发生”。虽然蔡玉水拍摄《艺术也疯狂》的现实情怀不亚于《百鸟朝凤》。而魏葵,作为蔡玉水北京画院的同事,也只能用这种包场的方式默默支持这位只要情怀不要票房的“跨界导演”。

最新的消息是,这部电影已经入围第五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昨日记者又获悉,《艺术也疯狂》已被中国电影的学术殿堂“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收藏,期间会不定期滚动展映,片方甚至还拿到了5000元“津贴”。

一部电影,让籍籍无名的小镇一夜成名

《艺术也疯狂》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知名画家水爷不堪世俗纠缠,躲在济南市一个名叫双泉的小镇,潜心创作。落魄潦倒的罗马之前是水爷最喜欢的学生之一,来到这里,以“艺术改造乡村”的艺术计划骗取水爷信任,借此想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出乎他预料的是,他的女儿罗伊和债主吴富贵也随之而来,事态开始失控,艺术改变乡村的计划也变得越来越疯狂。

蔡玉水为什么要在乡村做一部电影?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本身就是逃避城市来到乡村,由于被朴实的村民触动,从被动到主动,“一个艺术家,人在哪儿艺术就在哪儿,于是我就和旁边的事情自然发生了,我想用一个‘巧劲\’点石成金,让‘艺术改变乡村\’成为可能”。

双泉镇,1600年前因有双泉庵闻名于世,如今双泉庵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的双泉下辖40多个自然村,其中有20多个都是贫困村。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强大的人脉,一个艺术家靠什么让一个被遗忘的小镇一朝成名?“用绘画显然是不行的。你画一颗老槐树、画一座老房子,回到城里在灯红酒绿中像小资一样无病呻吟地叹几句乡愁,一点用没有。”

蔡玉水被逼着40多岁开始学雕塑。当一件件精美雕塑被放置到田野里花丛中,自然与人、与艺术相结合所散发出的魅力,令几十万游客蜂拥而至。

蔡玉水在这里八年,研究这里的本土文化,研究乡村运动的成败……他用电影当笔,画了一个大饼,他想借助电影戏里戏外的伏笔安排撬动“艺术改变乡村”这个巨大繁杂的系统工程。他明知道这部电影必将血本无归,但他有他的预期,“电影赔了没关系,只要双泉赢了我就赢了”。正如蔡玉水所料,《艺术也疯狂》和这座之前籍籍无名的小镇一夜之间在百度上生产出了260多万条链接,相关文章13万7千多篇。

放弃城市,搬到乡村

蔡玉水在巴厘岛生活了七、八年,他说现在一窝蜂地搞中国特色小镇,“都是特色小镇时就都没有特色了,尊重每一个乡村、每一座城市的个性,让每一个地方活出它应有的样子,那才是我们期望的真正特色。”

当下都在说“互联网+”,蔡玉水说互联网可以+,但如果互联网+丑恶会传播得更快,“我说你能不能变成艺术+,我+一个乡村就是艺术乡村,我+一个城市可能就是一个诗意城市,你走到哪儿,艺术就在哪儿。艺术家就是干这个的嘛。如果一个乡村和一个诗人相结合,那一定是诗意盎然的乡村。”

《艺术也疯狂》中水爷不堪城市现实社会的喧嚣,躲到双泉镇。其实蔡玉水本人也和水爷一样,2002年回国,2004年调到北京画院,后来他觉得城市里这种喧嚣浮躁令他窒息与不安,无法思考无法全身心创作,随即邂逅了这样一个不是他家乡的乡村双泉镇。它相对封闭,没被开发,人也善良。它十几年前是以贫穷出名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姑娘们不愿意嫁过来……

蔡玉水邂逅双泉镇,邂逅了一两个特别想干事的基层领导,邂逅了几个想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生活的兄弟,蔡玉水被深深打动,毅然决然在双泉扎下根建起了工作室。后来,蔡玉水在双泉进入了忘我的非常过瘾的创作中,他把多年来的愿望,各种美好的艺术形态上的选择和拓展,都在双泉热闹地播种了。北京画院的领导同事也非常包容他,给他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

艺术家把根扎到镇子上了,地气也接了,可这个晚上创作不睡觉、早上不吃饭不起床、扎着花白小辫的艺术家怎么才能帮到当地老百姓?起初,有好几次他一起床,当地镇领导,还有一些想干事的弟兄们就蹲在他门口守着,希望他能帮镇上的发展出出主意。蔡玉水非常纠结,要站出来说话,就会打破来之不易的清净甚至影响创作,可不管吧,他也做不到。

艺术创造的“新乡村”

他后来就给双泉镇做了第一个艺术沙龙,其实就是在他的工作室里不停地召集社会各阶层精英进行一次次头脑风暴,给老百姓和领导讲他心疼担忧的是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逐步消失,新农村新文化的建立缺少指引与方向,“人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生产结构在改变,更重要的是人员结构在改变,一个乡村没有活力不可能让年轻人再回来,或者不可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最初几年想尽一切办法想找到一个点,让这个乡村活跃起来,很多人都来考察过,对我们的情怀给予99%的赞扬,但都没有下文,因为很难看到回报嘛。”

等不是办法。双泉地处山区,吸引外来资金困难,历史上除了挖山采石,没有任何支柱产业。蔡玉水和镇领导经多方考察与论证,做出了发展“花样农业”的战略规划。

成都商报记者从采访中得知,双泉镇当地一位干部的半年工作总结上写了这样一段话:2012年著名画家蔡玉水入驻双泉后,把雕塑艺术带进花田,在双泉创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乡村艺术沙龙”, 用“艺术改变乡村”的理念与“花样农业”战略有机结合,让“艺术+文化+旅游”在双泉镇有了着力点,促进了乡村游的发展,微电影《温暖地遇见》、大电影《艺术也疯狂》相继开拍,为双泉增添了文化软实力。在“花样农业”助推下,双泉镇赏花经济和采摘经济应运而生。截至2017年4月,双泉镇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济南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九届双泉樱桃观赏采摘节,三届石榴花观赏采摘节,三届油用牡丹、海棠观赏采摘节,两届野酸梅观赏节以及一年一度的金秋赶秋会等系列节庆活动,双泉镇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已成为济南市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年度实现旅游总收入6000余万元。

全国首个拥有电影博物馆的艺术乡镇

双泉有名了,游客纷至沓来,可还是留不住人。游客上午看花拍照,下午就走了,双泉还是个寂寞的乡村,老百姓还是得不到收益。蔡玉水就想能不能打造一系列的文化产品,白天赏花,晚上看自己的专属电影,让镇子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他想做一个套餐,每年有1~2个艺术活动,以大地艺术这种形式为核心,下一步推广到国际性的雕塑艺术节,然后再做一个乡村电影节。他先做了一个艺术片,前年就做完了,在人民日报的第十五届经济论坛期间首映,收到很好反响。然后再跟一个纪录片,已拍了160多个小时的素材,就是记录这个乡村从默默无闻到今天家喻户晓的发展过程。最后是推出这部埋下许多伏笔的院线大电影,撬动整个“艺术改变乡村”的系统工程。

蔡玉水毫不避讳地说,这部片子只实现了他百分之五十的想法,遗憾很多,要是能给他再多一点资金,再多一点拍摄时间,他绝对能拍出一部很牛的电影。

蔡玉水原本是通过电影,把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起来,把拍摄场景直接留给乡村,拉动旅游。但要改造古村落,没上千万的资金不行。于是剧组只好将他的二期在建工作室工地作为主场拍摄景地,调整剧本。因为《艺术也疯狂》的成功拍摄,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有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他现在重新调整工作室的建设装修方案,把展厅、影院、艺术体验等功能放进去,把它改造成一个极具个性的电影博物馆——这将是全国首家拥有自己的专属电影和电影博物馆的艺术乡镇。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陈霞

新闻推荐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夏天“三忌”

三伏天,成都气温持续升温,太阳马力十足,晴热主题下,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却不断上升。刘阿姨就因为耐受不了暑季高温,在空调房里吃西瓜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复发。风湿免疫专家介绍,酷热暑天,风湿患者有“三...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