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各有侧重 园区与周边融合发展
精准规划产业新城
做强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支撑
图例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
都市现代农业
按照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结构,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坚持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的规划理念,既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又注重宜居性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指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记者昨天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大格局中,成都工业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做强特色园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成都市将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城市功能结构,进一步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
A
支持“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实施“东进”战略,推动制造业重心东移,把龙泉山东侧作为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和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促进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工业加快发展,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
B
支持“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
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C
支持“西控”区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
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D
支持“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
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E
支持“中优”区域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实施园区提升计划,一般性制造业逐步疏解,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持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以更高标准和水平发展工业。
全市布局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
空间是承载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近期市经信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开展了《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全市布局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与周边城镇区域统筹规划,依托产业支撑,建设新城新区和产业新城。
在此次规划调整中,坚持产城一体,培育产业生态。坚持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的规划理念,产业园区与周边城镇区域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坚持差异化布局,建设特色园区。在园区布局与规模确定上,严格按照新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注重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联动,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既为产业发展规划了空间,又注意保持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在产业选择上,科学定位园区产业方向,突出特色发展,一个园区原则上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制定园区产业目录、规划建设导则和针对性的产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要素聚集,做强园区产业特色。未来5年,成都市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同时坚持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根据成都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构建重点突出、梯度发展、接力有序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支持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推动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转型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变。
本报记者 袁弘
本报制图 曹劲松
新闻推荐
共享信息便捷出行 成都交警联合百度地图发布服务信息 “互联网+交通治理”新模式打造智慧交通
本报讯(记者王虹)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通行压力日益增大,群众对便捷高效交通出行诱导服务的需求越发迫切。在成都交警与百度地图展开合作的一年来,为成都市民提供了许多便捷及时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