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孩子“骑牛上学”是践行国学文化吗

黄海晨报 2017-07-06 01:11 大字

文/张传发 图/王铎

近日,在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个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穿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是我们日常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让孩子“骑牛上学”的父亲李里向记者表示,自己此举确实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据7月4日澎湃新闻)

表面上看,父亲牵上牛或者驴接送孩子,途中带孩子背诵古诗词经典,似乎“沟通了人、物与自然,父与子的感情”,似乎多少有点“国学”的味道,但,深究起来,还是有些形式主义。

先来说这种“勉强骑牛”。报道里那个上幼儿园的“3岁儿子”,他是大人抱上牛背的,而且不是与牛朝夕相处而形影不离,只是偶尔骑之,那风险是事实存在的,如果说至今没有发生安全事故,那也算幸运的;而况,行走在交通要道上,牛一旦受到惊吓,便更难保证幼儿的安全了。

再来说“学国学”。事实上,安步当车照样可以学国学,坐在汽车上照样可以学国学,而在课堂上可以学国学,在田野里也可以学国学,关键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我要学”,要让孩子“乐在学中”,而不是逼着孩子去“骑牛”。

值得警惕的是,这和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国学班”“读经班”相似,听起来是为了孩子,但不排除穿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满足个己私心。其实,想让孩子与自然亲近,就多带其进行户外活动;想让孩子勇敢就多让其融入社会群体,培养心智的独立与强大;想让孩子了解国学,就让先贤的精神、思想指引其生活,与时俱进……而骑牛上学更像是哗众取宠,并非实质上的复兴国学。

新闻推荐

华西坝最早的“洋马儿” 没链条靠脚蹬地滑起走

1920年禁止鸡公车在石路上推运的布告。民国时期成都的汽车。民国时期,车辆的发动机裸露在车辆尾部。晚清轿铺的麒麟标志。晚清时期轿铺的樱桃标志。1933年政府规定异性不得同乘黄包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