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建议成都: 统筹交通、空间、产业三大要素 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

成都日报 2017-07-04 02:35 大字

张国华 (资料照片)

“从18世纪码头城市、港口城市,到19世纪的车站城市,再到21世纪的交通枢纽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告诉我们,产业升级、城市演进和交通系统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的。未来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其很重要地体现在产业、空间的组织效率上。”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看来,就“交通”论“交通”,就“产业”论“产业”,就“城镇空间”论“城镇空间”的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无论从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构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自身发展的诉求,还是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来看,都已难以为继。

当前成都城市定位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跃进、区域合作从城市单体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积极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理论创新、产业体系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创新,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的必要支撑和保障条件。”张国华说。

看发展大势

关于交通设施:

发挥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成都地处我国西南的四川盆地,对外交通存在先天不足。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性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构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张国华表示,对外交通条件的变化将对成都的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天府国际机场枢纽建设的契机,将促进适空适港产业及流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成都需要抓住历史机遇,依据各类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和空间要求,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各类产业的不同要求配套建成城市交通网络,从而实现城市交通、产业和空间的协调发展。张国华表示,这需要成都统筹协调好双流国际机场与天府新机场的发展关系、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中心体系的关系。

关于城市空间:

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城市空间是城市各项功能的载体,也是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在张国华看来,成都近年来在城市空间优化调整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也同样走在国内外城市的前列。但他同时表示,也应当认识到,目前成都仍属于典型的“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这种空间形态无法满足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要求。

张国华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群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等带给成都一系列机遇叠加,而成都要抓住机遇,完成国家赋予成都的历史使命,首先在城市空间上需要统筹交通、空间、产业三大要素,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作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空间的载体”的三位一体,建设高效便捷、生态友好、舒适宜人的网络化空间结构,构筑“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

具体而言,张国华指出,要注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整体性和前瞻性,不单单追求自身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高效率的各种流转系统。“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巩固和发展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和谐的社区环境。”张国华说。最后,他强调,要保护和继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市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搭建人与人关系体现亲和力和正能量的大平台。

关于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上下游间的高效合作

“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情况下,产业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张国华分析,产业在空间上体现为高度集聚后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共享,其次不断细分,产业之间合作加强,即产业链条之间的匹配效应。第三,知识信息环节从制造业环节分离出来,集聚在一起,产生知识信息化学效应,即不同的思想交流过程中,会产生第三、第四个思想。“这就是今天信息经济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强大所在。”张国华说。

他认为,因为“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条匹配和知识信息化学”三大效应,形成了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后带来的极大的报酬递增,并且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空间。“社会经济一旦发展进入这个态势,它的增长一定是非线性的。所以未来在投资、城市发展中,应该充分重视产业空间集聚所具有的共享、匹配、学习效应。”张国华说。“成都作为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产业集聚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全方位开放,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在全球和国家的网络体系和产业链条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张国华表示。

他建议,成都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合作。其次,成都应当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使之服务于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本土科技创新公司,并以“硅巷”模式在大街小巷嵌入式地容纳外来创新创业者,最大程度调动和释放区域的创新动力。此外,张国华认为成都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成都的文化影响力和和吸引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产出效益。

说比较优势

成都具有充沛的产业承载空间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要素流通、产业协作、市场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变为城市群、经济区之间的竞合。”张国华表示,因为在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等方面突出的区位比较优势,成都在这场转变中将扮演更为重要角色、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在城市空间方面,成都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充沛的产业承载空间。”张国华表示,成都面积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新一轮的城市空间拓展和优化为承载产业带来显著优势。张国华分析,成都平原以东的龙泉山脉地带以丘陵、平原地区的旱地为主,国土开发强度不大,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南部天府新区新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650平方公里,为强化“极核”功能提供了充沛的产业承载空间。

“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当前正处在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张国华表示,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有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2016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32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9.6%。成都产业门类齐全,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金融、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产业正向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加速迈进。2016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和43%,逐步成为引领成都工业发展的关键。张国华认为,新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潜力。

本报记者 温珙竹 孟浩 实习记者 刘金陈

专家档案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博士、教授、高级规划师。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城镇化和新型综合交通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规划设计、TOD整体开发、可持续交通等领域。

关注成都的理由

关注成都是因为成都作为“一带一路”、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点,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推荐给成都的3本书

企业家(投资者)必读:

《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这是帕拉格·康纳的一本书。主要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全球化以及自贸试验区的背景下,全球未来的经济要素、产业链条的演变,是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一本书,希望企业家们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公务员必读: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一本书。公务员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论根基,政府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学生必读:

《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这是肯尼斯·R·胡佛的一本书。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经济学理论和常识,当你拥有了这些经济学知识,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新闻推荐

金砖国家电影节闭幕 《尼斯:疯狂的心》摘得最佳影片

本报讯(新华)为期5天的金砖国家电影节6月27日晚在成都落下帷幕,“熊猫奖”也于当晚揭晓。巴西影片《尼斯:疯狂的心》在5个国家选送的10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影片。《尼斯:疯狂的心》由导演罗...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