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展方向 定了!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成都国际铁路港
制造
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开放
要依托“两港”资源,争取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基地布局成都,加速国际适空产能在蓉集聚;持续提能蓉欧快铁,引导适铁产能加快向成都转移。
文创
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
在昨日的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提出,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改革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升城市首位度、扩大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
成都力争2022年
制造业规模突破
2万亿元
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50%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那么成都将如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会上提出,成都将加快构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还将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将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目前,“成都造”总体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5%,缺少全球全国知名品牌。成都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将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发展、质量为先”,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还将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延长产业生命周期。有序推动占用要素资源较多的企业建立总部,把生产基地逐渐向潜在市场转移,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腾出资源空间。
成都还将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产业“裂变—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深刻改变了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成都将研究政策支持企业专业化分工和服务性外包,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裂变”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化制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型,实现产业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服务、融合发展。
高新技术服务业
成都将探索
“高新技术服务超市”
运营模式
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
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大会上提出,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成都的政学研产用要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打造高新技术服务机构汇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的西部科技中心。
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服务主体,将高校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成都将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服务机构,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联盟、行业协会,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引导高能级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在国家级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成都还将切实增强高新技术服务能力。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探索“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运营模式,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网络化和品牌化;打造数据中心、工业设计、行业认证、成果转移转化等高新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蓉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
要大力推动企业运用创新成果。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有效激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内在需求。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转移转化主体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规范开展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
现代金融服务业
推动沪深交易所
在蓉设立
西部中心
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力争2020年企业直接融资率达60%以上,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
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成都提出,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沪深交易所在蓉设立西部中心,做强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力争2020年企业直接融资率达60%以上,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
一手抓金融服务业做强做大。大力发展金融总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蓉设立分行、结算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等,形成资金集聚效应。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创业投资体系。加快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金融中介组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一手抓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提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沪深交易所在蓉设立西部中心,做强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强化上市培育、项目路演、融资对接服务,力争2020年企业直接融资率达60%以上。推进科技投融资“云服务”,促进风险资本与双创载体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成都将加快建设天府融通平台,加大对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创新自贸区金融服务,打通企业境内外融资通道。鼓励支持金融服务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积极开展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并购贷款等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企业,通过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信贷子公司等方式,更好地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
擦亮“老字号”金字品牌
打造更多
“良品美器”
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文创产业既是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又是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会议指出,成都将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促进文创与产业融合,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通过文化植入、创意融入和设计提升,推动文创产业和制造业、信息科技、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开发实施一批兼具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文创融合示范项目,构建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精心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文化景观,合理布局一批文创示范园区、文创空间、文创社区(小镇),实现文创产业发展与城市有机更新同步推进。
成都将大力发展创意生活业,把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和生活美学,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各领域。依托传统商圈谋划新型商圈,将“千年商都”的人文底蕴与现代商业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时尚体验、购物娱乐、美食品鉴等多元一体的文化商业集聚区。擦亮“老字号”金字品牌,打造更多具有时代感的“良品美器”。
充分释放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消费需求,加快建设文化消费城市。要促进文创与旅游融合,积极探索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度萃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熊猫文化等文化精华,开发更多天府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和服务。
开放型经济
加速国际适空产能
在蓉集聚
引导适铁产能
加快向蓉转移
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主动运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全方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产业大会明确指出,成都要主动运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全方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用好驻蓉机构和国际友城资源,深化拓展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驻蓉领事馆和国际友城在中西部领先优势,搭建更多境外投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经贸机构合作伙伴网络。
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78家在蓉落户,成都希望运用好这个资源,争取将更多驻蓉机构升级为区域总部、功能总部或研发总部,大力开展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建设。
成都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将形成“一市两场”格局,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00万吨。成都国际铁路港远期设计吞吐能力达250万标箱、1900万吨散货,蓉欧班列已连接国内11座城市和欧洲、中亚腹地。要依托“两港”资源,争取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基地布局成都,加速国际适空产能在蓉集聚;持续提能蓉欧快铁,引导适铁产能加快向成都转移,努力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
与此同时,用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经济外向度。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精准专业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国内外高端产业更多转移到成都。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依托在蓉央企、外企,支持优势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取得境外知识产权,加快“成都智造”“成都服务”走出去步伐。
现代物流业
打造“一带一路”
最具影响力的
供应链枢纽城市
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
成都要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成都提出将着眼建设国际性的生产要素配送中心、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包括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发展跨境贸易、发展供应链体系等。
成都提出,将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积极推进生产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变,不断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性物流企业集团。要大力发展跨境贸易。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700家,总量、规模和能力均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坚持“贸易催生物流、物流反哺贸易”,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向开放地区贸易合作,大力发展以成都为中转枢纽的货物贸易和以成都为承载平台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联合建设海外仓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平台,将“成都造”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此外,成都将大力发展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引进培育优质供应链管理企业,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提升,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整合,巩固优势制造业供应链高地;推动物流业与信息产业整合,鼓励第四方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发展;推动物流业与金融业整合,设立供应链金融交易平台和产业基金,努力将成都打造为“一带一路”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和管理枢纽。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胡敏娟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峥)7月1日,成都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举行。从全校3000多名学生报送的37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60个“互联网+”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接受近20位企业老总、投资人和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