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迎最后一展,15日正式谢幕 再见,沙湾会展 从兴盛到更替,20年发展史见证成都会展经济的腾飞
沙湾会展最后一次展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摄影记者 王效
1997年9月
沙湾会展中心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落成投用,成为成都人眼里“最洋气的建筑”之一,这里承办过的西博会、糖酒会,也让成都人第一次在“家门口”看了稀奇、挤了热闹。
2017年7月
20岁的沙湾会展迎来最后一次人声鼎沸。15日,见证了成都会展经济腾飞的沙湾会展就要正式谢幕。金牛区沙湾路258号,这个老成都逛了20年展会的地方,将会建起现代化的商业中心。
金牛区沙湾路258号,在地图上被标注为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但在大多数成都人的嘴里,它的名字是沙湾会展中心。
1997年9月,这个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落成投用,成为成都人眼里“最洋气的建筑”之一。同时,作为成都第一个承接国际展览的功能性建筑,这里承办过的西博会、糖酒会,也让成都人第一次在“家门口”看了稀奇、挤了热闹。
20年荏苒,这个“最洋气的建筑”仅剩下了1.8万平方米的2号馆。昨日上午,一面“沙湾最后一展”的橙红色展板立在2号馆入口。7月1日至15日,在这里举办的“2017成都特价商品交易会”,是20岁的沙湾会展迎来的最后一次人声鼎沸。之后,它将告别成都会展舞台,不再承接任何展览。
15日,陪伴了成都人20年的沙湾会展中心就要正式谢幕。据记者了解,金牛区沙湾路258号将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商业中心。
在沙湾展了14年的商家
“有些不舍,好多老顾客已是熟人”
昨日上午10点,沙湾会展中心2号馆的叫卖声、还价声已此起彼伏。
“沙湾最后一展,重磅真丝79一件”“沙湾最后一展,天然珍珠假一赔万”……300多个展位,每个摊位上都贴满了手写标语。
入口处,一个展位摆满了乳胶枕头和乳胶床垫,摊主名叫周航。2003年,29岁的他第一次带着当年流行的丝巾到沙湾会展,收获颇丰。“当时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人气很足,设施也很先进。”周航说,此后,每年他都要在这里参加五六次展会。
“随着网购的发展,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察觉到消费群体变化的周航,在3年前把产品换成了乳胶床上用品,“现在老年人都追求养生。”
但即使做到了因时制宜,也没有改变顾客流量不如以往的现实。周航说,沙湾会展退出历史舞台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真的到了“最后一展”,心里仍然不太好受,“还是舍不得,我从‘而立之年\’来到这里,现在已过了‘不惑之年\’,好多顾客都成了熟人,见面还要打招呼。”
几乎每展必逛的老成都
“沙湾以后没展览了会不习惯”
这时,一名提着几个塑料袋的老婆婆拿起货架上的一个颈枕走向周航。“你看上次我说100元一个你不卖,这次要卖了,我要2个。”周航笑着告诉她,就是因为只剩一个才“处理”的,接着他转头告诉记者,这个老婆婆就是经常来的老顾客。
老婆婆名叫黄艳萍,今年74岁,从家里步行到沙湾会展只要20分钟。“每次这里有展览我都要来,以前啥子糖酒会啊、月饼节啊,人多得打拥堂。”说起沙湾会展的鼎盛时期,黄婆婆滔滔不绝。
随后,她向记者展示了手里的几袋“战利品”,有给老伴买的米花糖、给孙儿买的蜜瓜,还有给自己买的水果糖。黄艳萍说,沙湾会展谢幕令她担心不习惯。“我去过新会展那边,是漂亮得多,但也比较远。不像我在这里逛,中午还可以回去煮饭。”
练了多年书法的刘大爷用毛笔写下了“再见,沙湾会展!”他把字拿在胸前,在入口处站了很久。“从建成到现在,我跟了会展20年,社会在发展,沙湾承接展会的功能结束了,但我相信它的明天会更好。”
在沙湾打拼14年的组织者
“这里是成都会展业的起点”
四川供货商商会秘书长张强站在入口处,一边不停地用对讲机跟同事交流着展会组织工作,一边耐心接待着不断前来问询的老人。
“使命终结,沙湾迎来最后一展……见证一个时代的更替,回顾一段使命历程!”记者日前收到的这条采访通知,就是张强编发的。
“编写出这条显得有些‘悲怆\’的信息,是因为心里的不舍。” 他告诉记者,他从2003年开始在沙湾会展中心组织展会,已在这里打拼了14年,他细数起沙湾会展中心巅峰时期曾举办过的盛会——2003年糖酒会、第四届西部博览会、聚集各路人才的大型招聘会……张强告诉记者,在会展人心里,“这里是成都会展业的起点,也见证了成都会展经济的腾飞。”
但他也表示,随着成都会展业的壮大以及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的建成崛起,沙湾会展中心确实显得局促而老旧了。“如今它的使命终结了。”张强说,最近接到了很多老顾客打来的电话,“很多都是表达不舍的。”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寰)今日上午10点,成都市中考成绩将公布,考生有4个渠道获知本人成绩。成都市中心城区(含五城区、成都高新区以及成都天府新区纳入中心城区招生范围的区域,下同)确定的中考省二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