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诗意地 栖居在蓉城
一如《春夜喜雨》这首赢得票选榜首的诗词所描绘的那样:虽值初夏,老天仍特意复制了千年前诗圣笔下的场景:霏霏细雨浸润着夜的安宁,只是灯光璀璨的夜景替代了一叶扁舟的渔火。
是的,就是同样的一个夜晚,诗圣那一番浅吟低唱穿越千年,来到首届成都诗词大会全民朗诵直播晚会演播大厅,被草堂小学等稚嫩的童声复写,通过电波、互联网扩散至整个城市上空,乃至全世界。
在这样的一个美妙的夜晚,听着陈铎等朗诵艺术家最富魅力的声音,思绪岂不能跨越千年?
这随着锦水日夜流淌的声音,可是“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感叹?
这伴随一代又一代懵懂稚子的声音,可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豪壮?
这飘荡在一个又一个教室的声音,可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许?
这延绵不绝的声音,汇聚了怎样的一座城市?
是“九天开出一成都”的豪迈,还是“锦城丝管日纷纷”的繁华?
是“万里桥边多酒家”的热闹,还是“黄四娘家花满蹊”的市井?
是“锦江近西烟水绿”的清新,还是“美酒成都堪送老”的留恋?
甚至于,是“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尊崇,还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嘱托?
这些出口成诵的名句,蝶化出了这座城市的诗意般的灵魂。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蓉城之上。
这种诗意栖居,来源于“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人居环境;
这种诗意栖居,来源于“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的人文熏陶;
这种诗意栖居,来源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社会变迁;
这种诗意栖居,来源于“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思恋与不舍。
历代名人凡到成都必留诗篇,“见山得水”固然会诗意大发,但山水背后市民闲适的生活态度,潮流的生活方式,乃至不懈的生活追求,才是诗之源泉。
对于成都而言,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不仅仅只停留在课本里,它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在西岭雪山滑雪嬉戏时,也许比杜甫更深刻感受“窗含西岭千秋雪”;当天气晴好在办公室即可眺望远山时,就更容易理解温庭筠写的“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当我们在百花潭喝茶时,“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说不定是你告诉朋友方位的好办法。
所以,新周刊才会说,如果生活是首诗,成都必定满腹经纶。你没法拒绝一个把食物当作学问,聊天视为爱好,喝茶品出诗性的城市,就像你没办法拒绝随性诗意的生活。
在这样一座诗意的城市,举办一场诗词大会,不过是蜜蜂飞进百花园。
于是有了百万票选推荐吟诵成都最美诗词;
于是有了千人同吟、万人同诵成都最美诗词;
于是有了全球数十国家和地区6000余幅书写成都最美诗词作品;
于是有了连续3个月周末爆满的跟着诗词大巴游成都;
于是有了昨晚全民朗诵成都最美诗词直播晚会。
当真一咏三叹,高潮迭起。
知名学者芒福德认为,文化是城市的生命。也有人说,诗歌是打开城市文化形象的窗口。
正是这延绵不绝的诗意栖居,孕育积淀出了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这些历代吟咏成都的诗歌,不过是我们数千年生活场景的留声。
我们承载“天府之国”的富饶,延续“扬一益二”的繁华,穿越千年,一手美酒,一手笔头,将最美的生活汇聚成动人的诗篇。
锦水绕城,府、南相汇,不远之处即是安顺廊桥。这座桥最早修于明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游历至此。
今天,蓉欧国际铁路早已开通,国际航线也密如蛛网,当年的马可波罗,跋涉万里才能感受杜甫浅吟低唱的成都; 如今,罗马街头的酒馆,已有人传唱着赵雷版的《成都》。(马天帅)
新闻推荐
从白俄罗斯出发,满载41车板材,历时14天跨越8000多公里 “定制号”回来啦 蓉欧快铁北线首趟返程班列抵蓉
伴随着汽笛长鸣,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以下简称“蓉欧快铁”)迈入新里程——昨日下午5时30分,蓉欧快铁北线首趟返程班列抵蓉。这是一趟定制班列,当地时间5月6日12时从白俄罗斯出发,跨越8000多公里,经由阿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