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结膜炎再次“约会”春天 踏青要警惕

天府早报 2017-03-21 10:23 大字
近日,市民刘女士颇为烦恼,自从上周末带五岁的儿子童童(化名)去了趟郊外游后,孩子就经常“挤眉弄眼”。后来,刘女士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眼部还出现了红肿、干涩、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到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检查,原来是过敏性结膜炎作怪。

成都爱迪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姚晓明教授提醒,春天小心过敏性结膜炎,儿童尤其要注意。如果孩子频繁眨眼,家长要多留心观察,如果出现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眼科就诊。

忽冷忽热,春季是结膜炎高发期

据姚晓明教授介绍,成人、儿童均可患过敏性结膜炎,但以3-10岁的儿童居多,像童童这种过敏体质的儿童更易发病。由于小朋友们经常在室外玩耍,玩耍后有些孩子又不爱洗手,加之喜欢用手揉眼,脏手上的病菌很容易被揉入眼内,引发结膜炎,所以春季更是儿童结膜炎的高发期。

姚晓明教授同时指出,春季温暖潮湿,利于各类病原体繁殖,加上这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人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不同程度的眼疾。常见的结膜炎有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炎会传染,有些传染性还很强。病毒性结膜炎如果未接受规范治疗,有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角膜炎,继而造成角膜盲。

春季常见结膜炎预防攻略

过敏性结膜炎

春天各类植物都在生长开花,空气中的花粉等颗粒大量增多。对于过敏人群来说,环境中的过敏原会大量增多,导致过敏性眼病的发生或复发,过敏性结膜炎就是典型的过敏性眼病。

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和俗语的红眼病不太一样,不具备传染性,但要尽量避免与可能存在的传染源接触。

姚晓明教授处方:远离过敏原是最为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与可能的过敏原接触。如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接触花粉、保持门窗关闭、减少通风,有条件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及时滴用抗过敏的滴眼液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病毒性结膜炎

常在春季感染,常表现为眼红、异物感、流泪等。特点是潜伏期短,有自愈性。部分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可能引起大面积爆发传染。

预防:勤洗手,加强手卫生,公共场所共用的设施消毒处理,注意隔离,避免接触传染源。发病后,及时抗病毒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平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姚晓明教授处方:早期及时给予抗病毒眼液頻滴,以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病情蔓延,并发角膜炎的患者必须严密观察治疗,积极处理,避免造成角膜损害,防止严重危害视力。

细菌性结膜炎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多发于春秋季。起病急,病程进展快。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易流行。早期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卡他性结膜炎,后期出现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

预防:勤洗手、不共用毛巾和脸盆。感染者不去公共游泳池游泳。幼儿园有感染者时要及时隔离。其中某些细菌性结膜炎传染性很强,必要时病人擦眼用的纸巾或者棉签等都应该焚烧处理。

姚晓明教授处方:早期及时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眼液頻滴,尽快控制感染,必要时可辅以全身用药。春季各种结膜炎容易混淆,请到专业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专家名片

姚晓明教授

曾任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病区主任。现为成都爱迪眼科医院业务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深圳市慈善会晓明眼库基金创始人。

曾获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2012年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深圳关爱行动10年“慈善楷模”。他推动了器官移植法 《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条例》立法,主编和参编了10多部专业著作。获多项省市科技成果奖,获国家专利局多项发明专权和实用新型专利。

从1999年至今,带领多个NGO前往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白内障光明行,实施手术就超10000例。他还受缅甸、柬埔寨、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国的邀请,开展眼科援外手术。

新闻推荐

成都绕城高速拟命名为四环路 二绕将被命名为六环路

根据公示,成都绕城高速将被命名为成都四环路,“成环路”将被命名为成都五环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将被命名为成都六环路。此外,天府新区也将有自己的一环路和二环路。天府一环路全长24公里,是天府新区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