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考零分的民国学霸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7-05 23:07 大字

□ 杨春云(江苏)

民国时期的那些学霸,并非全是人们想象中的优等生,他们中好多偏科严重,甚至考零分,却被清华、北大等名校破格录取,毕业后他们成为各自领域的大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1917年,一位报考北京大学的学生数学居然得了零分。教师们都很诧异也很愤怒,这样的成绩居然敢报考北大?可是国文阅卷老师胡适拿出该学生的作文说:“这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学生,作文我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他。”校委们发现该生严重偏科,其他科目的考分也不高。当时,一贯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予以破格录取。这名考生后来成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他名叫做罗家伦。

1922年,一位名叫卢冀野的学生报考东南大学。数学考了个鸭蛋,但因国文满分,被东南大学以“特别生”的名义,破格录取。卢冀野才华横溢,人称“江南才子”,后来成为国内著名的词曲教授。先后在河南大学、成都大学、上海的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教学之余勤奋写作,留下了大约300万字的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涉猎诗、词、小说、散曲、剧曲、译作及曲学和文学理论等文学艺术领域。

十一年后,一位报考北京大学的女生,连数学题都看不懂,得了零分。但她的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其他三科也表现出色,总分甚至超过录取线。但学校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阅卷先生复判,仍给零分。时任文学院院长胡适,爱才若渴,和校委会据理力争,这位女生被破格录取。她就是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当今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大作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妹妹,湘西凤凰古城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题铭,就出自她的手笔。

相较于以上几位学霸,钱伟长的破格转系更具特殊意义。1931年,文科偏长的钱伟长以文、史满分,数理化共计25分的成绩被清华中文系破格录取。“九一八”事件爆发,让钱伟长改变了选择。他决定弃文从理:“我要造飞机大炮,救国救民!”时任清华物理系主任的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竟也同意让他转系试读。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成为全班物理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仅如此,他还选修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等学科。后来,钱伟长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取得了诸多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民国时期的高校能够真正做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录取各类人才,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正是当今教育所缺乏并亟待改进的。

大师对毕业生的赠言

□ 荆墨(山东)

又到一年毕业时。六月,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无数莘莘学子结束了自己的学业,对自己几年的大学时光进行怀念,一起旅游、聚餐、拍毕业照……其实,这个时刻,他们自己也成为了学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大师对毕业生的赠言,饱含深情,富有时代感,给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胡适先生每到学生毕业,总要向他们阐释人生的真谛。1929年胡先生给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同时敬告他们,“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读来心生敬佩,令人深思!

朱自清先生对毕业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指出毕业对大学生是个献身的好机会。1933年朱先生对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你们一旦想到就要走出天真和平的园地,而踏进五花八门的新世界去,不免有些依恋彷徨。然而这种欣慰与感伤都是因袭的,无谓的。“堂堂的一个人”若只知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或只知道自得其乐,那是没多大意义的。至于低徊留连于不能倒流的年光,更是白费工夫,所以要冷静地看清自己前面的路。你们在大学里造就了自己,这时候该活泼泼地跳进社会里,施展起你们的身手,或从小处下手,或从大处着眼,只要卖力气干都好。但单枪匹马也许只能守成,真正的力量还得靠大伙儿。

竺可桢先生在毕业赠言中,指出毕业生的人生观必须确定,方能使社会事业有格外的成功。1935年底,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1945年,竺先生在第18届浙大毕业典礼上为师生留下了名为《大学生之责任》的赠言:离开学校以前你们是受教育,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人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知先后,明公私,辨是非。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毕业生应具有的。希望诸位离校以后,莫忘了母校“求是”的精神。读来如梦初醒,催人奋进。

回顾大师对毕业生的赠言,会发现他们的话不掺半点虚假,全是肺腑之言,衷心之语,油然体会到大师的真诚和伟大。此时此刻,我们的毕业生也即将踏入社会,不妨抽出片刻的时光,留意大师对毕业生的赠言,也许会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成都公交车车身将逐步取消商业

(记者魏冰倩)近日,记者从成都市交委获悉,今后成都中心城区公交车及二、三圈层进城公交车不再发布车身商业广告。中心城区仅保留300台以内车辆发布车身公益广告,并严格按照市委宣传部《公交车身公益广...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