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努力实现“三争”目标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6-21 23:11 大字

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书记巫敏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武侯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推进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为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努力实现我区“十三五”发展“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争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领先区、争创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典范区”的奋斗目标。

以坚持创新为核心,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了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当前,武侯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转换到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上来,把创新作为核心动力,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眼发展高端化的城市业态,围绕构建“3主导+1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商务商贸业、科技研发服务业、新兴房地产业、都市休闲旅游业转型提升;围绕实施“优二强三”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西部领先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着力打造“环川大川音知识经济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以建成创新创业首选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工程、服务创新示范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示范街区”,形成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与西部智谷创新创业园区“两核共振”,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四区联动”,创新创业示范点“多点支撑”的格局,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三是纵深推进全面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坚持市场化取向、便民化方向、问题化导向,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着力推动投融资、资产证券化、行政审批、社区治理、教育卫生、开放合作、综合执法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促进产业提质、发展增效。

以注重协调为重点,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武侯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品质“二元化”等问题。为此,我们将深入实施市委“立城优城”战略和“四态合一”城市发展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统筹区域平衡,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一是积极构建多极发展格局。按照“三区一城”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人民南路“总部商务区”、红牌楼“高端商贸区”、环城“生态经济区”、武侯“新兴产业城”,着力构建多极支撑、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二是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旧城改造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围绕人民南路、科华路、川藏路、武侯大道、草金路发展轴和人南、高攀、火南等重要道路交汇节点,着力打造空间紧凑、立体高效、功能集聚的“五轴十点”区域发展“骨架”;对城市区域实施精品打造工程,开展“小街区”规制,提高城区的便捷性和通透度;紧紧扭住破解城市二元结构这个难点,对涉农区域实施旧城改造工程,推进簇桥、金花桥、机投桥三大片区老场镇更新改造,切实让老场镇焕发新活力。三是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品质。持续推动城区、城郊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快完善“三纵三横”骨干路网体系,实现区域交通内畅外达;加快加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群众“15分钟生活圈”,让武侯真正成为“品质之城”、“时尚之城”。

以倡导绿色为本底,建设生态宜人典范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武侯区河流环抱,公园众多,环城生态区面积宽广,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绿化、净化、美化工程,加强绿地绿道建设,大力整治黑臭河渠,实施“增花添彩”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群众的期盼、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更大的责任担当,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一是严格城市生态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划分区域功能,严格限定城市开发边界,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筑牢和保护生态本底。二是完善城市生态布局。统筹推进十里生态绿道、百亩体育休闲公园、百亩文博艺术公园和千亩赏花基地建设,连片打造江安河都市休闲旅游街区、女鞋之都4A级旅游景区、浓园国际艺术村,做美江安河、府河、清水河等河流水系,着力构建以环城生态区为核心的绿地生态体系,形成亲绿亲水的城市人居环境。三是强化城乡环境治理。加大大气、河渠、扬尘等污染防治力度,坚决关闭“高污染、高耗能”的低小散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引导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治理多元投入、科学决策、考核评估和监督约束等长效机制,让武侯城市更绿、河水更清、蓝天常在。

以厚植开放为牵引,打造成都开放新门户。转型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开放既是倒逼转型发展的外在动力,也是拓展武侯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武侯自古拥有开放基因,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的客货源地,区域内又拥有众多领事馆等国际机构和世界著名企业区域总部,具备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有利条件。我们将把全方位开放合作作为培育产业增长点的最直接抓手,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一是主动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机遇,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渠道,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高端切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二是扩大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强化与周边区(市)县合作,加强与国内发达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产业对接。提升拓展成都以色列企业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办好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着力招大引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国际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我区,力争到2020年落户我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武侯、走向国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三是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机制,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和社会开放度,加快把武侯打造成为成都的城市开放新门户。

以实现共享为目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武侯有责任也有条件抬升标杆、走在前列,建设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群众期盼作为努力方向,着力解决入学难、养老难、出行难、宜居难、办事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办成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深化残疾人“量服”改革实践,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提升就业、社保、低保、医保、养老等保障水平,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建立对口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完善助学扶贫、医疗救助等政策体系,精准实施脱困帮扶,力争通过保险机制把全区600余名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的帮扶问题解决好。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眼建设“全市一流、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教育现代化强区,以深化“两自一包”、扩大学校自主权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武侯教育影响力;深化互联网+医疗、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管理模式,大力推动基层卫生医疗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文化供给,以成都建设“城市音乐厅”为契机,打造特色鲜明、品格靓丽的文化街区和“音乐坊”,以武侯祠、锦里为中心打造三国文化带,以川大、川音为依托打造环高校文化产业带,以江安河都市休闲旅游街区为核心打造滨水体验带,以浓园、鞋都为主体打造文博旅游带,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新闻推荐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西南版权登记大厅开业运行

(记者鲍安华)昨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西南版权登记大厅正式启动运行。该登记大厅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G区,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中国除北京外设立的首个直属业务受理中心。据悉,西南版权登记大厅可办理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