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的 都市灵魂师
·贾 飞·
在现当代中国文坛,描写乡土题材的作家不少都成为了大咖,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带灯》,莫言的《生死疲劳》《红高粱》《蛙》,这些都是文坛的高峰之作。笔者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发现当今文坛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作家虽住在繁华都市,却时刻怀念着他们的乡土和历史,鲜有人细致地描写所生活的都市,这是一种遗憾。当前,真正可称为都市题材高峰之作的并不多,上海作家金宇澄横空出世了一部都市世俗小说《繁花》,一不留神就斩获茅盾文学奖。
其实是笔者孤陋寡闻了,当前都市题材优秀作品是丰盛而优秀的,因为大多的作者仍“养在深闺”,并不曾被文坛发现和推广,四川龙泉驿区的青年作家李云就是描写都市题材典型而优秀的一位。
第一次阅读李云的作品,是2013年在《四川文学》。当时,这本期刊在头条位置以整整17个页码的篇幅,隆重推出了她的中篇小说《寂寞在尖叫》。作为读者,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而震撼的。能在《四川文学》占有这么大版面,以往并不多见,这也从另一种角度,显示了李云小说的分量。小说以成都为背景,情节从主人公儿子出国留学后,顿觉空虚,因为钱已挣够,物质有了保障,她便想趁着年轻放开玩几年。“每天不是美容、按摩,就是约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完了,就是“满世界旅游”。可玩的同时,又特显寂寞。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网络,与远在异国他乡援建的中国男性“女人是用来疼的”聊上了。这位工程师,不仅年轻帅气,更是事业有成,很让她“着迷”,随即两人开始了如胶似漆的“异国情缘”。最开始,他们纯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后来发展到视频“面对面”,再到后来有了更隐秘的“情色”等。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位主角,在小说中还有每天除了购物依旧购物的空虚贵妇,有博爱而无归宿感的知识女性,青春须行乐的年轻少女等等。整部小说,通过勾勒现代女性色彩纷呈的生活空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在物质得到满足后,而精神却变得空虚寂寞的迷惘现状。因此,“寂寞”似乎就像现代人共同罹患的流行病,正在放肆的尖叫和蔓延。
除了以小说的形式描写都市世俗生活外,李云在散文的创作中依旧涉猎了不少都市气息,譬如在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心中有花》中,就有不少都市味道浓厚的散文,比如《成都,诗意的城池》《女人逛街》《跳街舞的驼背老人》《周末吃素》《成都名片:蜀锦蜀绣》《两个阳台》等等,不一一列举。在描写成都的诗意时,李云着重刻画了杜甫草堂、望江公园、琴台路、沙河诗歌艺术桥、龙泉山等景点,通过描写诗人与成都景点的故事和传奇,做到文与地结合,诗与景结合,情与人结合,充分而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偏爱和推崇,作者就像成都的行者,行遍美丽蓉城,书写壮丽蜀都,将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用诗意的笔法轻描淡写般刻画了出来,这是许多乡土题材写作者所无法轻易完成的。在写女人逛街时,李云更是十分擅长,或许正是写她熟悉的自己吧。李云用细腻的笔墨,轻轻地书写着成都这座看似安静却无比喧哗的城市,成都的寂寞、激情、温暖、感伤,都在李云的笔中如行云流水般的勾勒出来,一幅新时代的都市百态图跃然纸上,从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活就是一张空白的宣纸,至于怎么着墨,怎么勾勒,完全靠人们自己。而李云就是这幅巨大画图的着墨师之一,她用自己的才华,在独特的都市题材中辛勤耕耘,耕耘出了一块充满希望的麦田。只不过,文坛的荒原太过广阔,李云或许只是其中那么一位养在深闺的“都市灵魂师”,尽管力量弱小,但只要她排除工作生活琐事的纷扰,克服惰性,勤奋些,坚持创作,定能出一批都市题材的佳作。我们期待着。
新闻推荐
相信通过专业人士的科普,消费者能挑选到一个很适合你的枕头!不过,很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买到一个好枕头,就用上一辈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枕头的正常使用寿命只有5年”,而且日常的清洁也是非常...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