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户一策 不落下每个低收入家庭

攀枝花日报 2016-03-31 00:36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刘蔼岚 

本报记者 陈兵 周琴

吃了11年低保,就在几个月前,东区枣子坪街道团结社区扶低帮扶示范户刘福荣主动申请“退保”,“必须得为东区的精准扶低政策点赞,我们家今年顺利‘摘帽\’了,希望低收入人群能更多地享受到帮扶政策,实现早日脱贫。”

在东区,与刘福荣一样的低收入人群有三四千人。事实上,2014年东区已消灭了绝对贫困。在这样特定的定位下,如何精准帮扶低收入人群成为东区的一件大事。

划定标准 精准识别

2000年,刘福荣夫妇双双下岗,由于没有技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妻子生病需要长期吃药,又要供孩子读书,家里的开销基本就靠他打点零工维持,生活异常艰辛。

目前,全市正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如火如荼进行精准脱贫攻坚战。东区的情况特别,全区只有一个农业乡镇,没有一个村或社区属于贫困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区没有事干。东区也有群众像刘福荣一样,因为疾病或其它原因成为辖区的低收入、贫困人群。

剖析自身,东区提出,到2017年全面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东区决策层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后认为,东区脱贫攻坚工作,主要短板不在农村而在城市,因此标准不能仅仅停留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上,而是要统筹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立足实际,2016年初,东区发布“1号文件”,目标直指城乡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工作。在确定“低”的标准上,东区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定在了880元/月,比全省统一低保标准高出一倍多,换言之,年收入低于10560元的东区居民,都将进入东区帮扶的大盘子,然后再通过入户调查以及税务、房管、车管等多部门联合调查等形式,精准地筛选出最需要帮扶的对象。

经过前期筛选,截至目前,东区共识别低收入群体2184户3906人。其中,低保户1813户3043人,低收入家庭371户863人,并全部建档立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户一策 帮扶到户

3月19日,东区专门举办了一场大型招聘会,帮助困难群众尽快找到工作。当天,76家用人单位共招聘542人,有112人报名参加职业培训。“扶低工作,既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意愿,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最终达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东区扶低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实施“面”上帮扶的同时,东区更加注重每个“点”的帮扶,即“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当初,团结社区干部在了解到刘福荣家的情况后,及时进行了家访,将他家纳入了低保户,并通过申请为他的妻子周贵清谋得一份社区保洁员的工作,每月可挣650元。同时,安排刘福荣参加面点师、厨师等技能培训,为他提供就业信息等。在社区的帮扶下,刘福荣特别努力,利用打工的业余时间做兼职,仅兼职月收入就上千元。刘福荣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社区又帮忙联系就业岗位,今年成了成都铁路局的一名员工,月收入达到6000余元。

今年,刘福荣家的月收入从当年的几百元跃升到了目前的8000元左右。几个月前,刘福荣主动申请“退保”。“我是脱贫示范户,既然脱贫了就应该让出位置给需要的人,我要对得起‘示范户\’这个称呼。”

东区扶低办工作人员朱鹏翔说,目前全区选定了207户434人进行“一户一策”示范帮扶,同时按照“树立帮扶示范典型”的思路,将有技术、有积极性的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纳入试点,以点带面。

东区扶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东区将同步实施富民产业发展、教育扶智、医疗卫生帮困等八大工程,确保2017年前每年资金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以医疗卫生帮困为例,东区将困难群众经医保报销后的自负费用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70%,重特大疾病的救助比例从70%逐步提高到80%,封顶线从5万元提高到7万元。

按计划,今年6月底前,东区将解决95%的帮扶示范户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生活救助等方面的合理需求,“9月底前,95%以上的帮扶示范户家庭人均月收入将达到880元。2016年,东区年收入低于1056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要减少40%。” 

新闻推荐

攀钢与珠三角城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汪云富)日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简称珠三角城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攀钢金贸大厦举行。双方代表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共...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