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能用引力波 已超爱因斯坦” “5年前提及引力波”的下岗工人走红 接受记者专访再出惊人言论

达州晚报 2016-02-24 12:51 大字

[摘要]“5年前提及引力波”的下岗工人走红 接受记者专访再出惊人言论

刚过60岁的辽宁人郭英森,突然因为一股“引力波”重新红起来了。

5年前,初中毕业的下岗工人郭英森参加电视节目《非你莫属》,在阐释他“发现”的一种可以让汽车不要轮子,让人长生不老的理论时,提到了“引力波”一词,他的观点不仅没有得到认同,更遭到了嘲讽。然而,随着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拱手相让的诺奖 下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无情打压》,并称“尊重知识何其难”,“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22日,记者在首都图书馆,对有着“诺贝尔哥”之称的郭英森进行了专访,试图走近这个身处舆论漩涡中的“民间科学家”。

今年2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2010年,下岗工人郭英森在电视节目中提到“引力波”一词。

近日,有网友认为该节目嘉宾“欠郭英森一个道歉”;郭英森和他的“理论”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痴迷物理 20多年前偶然看到“飞碟”

穿着一件普通蓝色外套,戴着眼镜,看上去有些书生气的郭英森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显得有些匆忙。他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却有条有理。

最近,一篇“5年前他节目中首提引力波遭嘲讽,如今他们欠他一个道歉”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爆火。几天来,郭英森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来,都是陌生的电话,有普通网友、媒体记者,也有想要来资助他继续研究的人。他并不希望别人捐钱给他个人,但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拿到经费。“如果国家科研经费申请开放给普通人就好了。”

原本是辽宁抚顺燃气公司管道工人的郭英森,只有初中文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1994年,郭英森说,他在抚顺偶然看到天空有“飞碟”出现。这激发了他浓重的好奇心。一开始是觉得好玩,而后演变成了一种痴迷,甚至成为郭英森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开始忘我地找各种物理书籍和资料,“研究飞碟”就逐渐从兴趣变成了追求。

“刚开始没考虑那么多,觉得走一步算一步,可是我慢慢发现我研究的东西能够成型,是自成一套体系的。”郭英森所说的“研究飞碟”的理论体系,指的是“用正负引力做飞行动力的超光速宇宙飞船”。

分享成果

两度投材料 但均被退回

1998年,郭英森把自己研究的理论及心得体会寄给了国防科技大学,他收到了一份署名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的手写信函,信函中祝贺他的新发现和新成果,材料也送到了相关专家处阅视,但学校不开设相关专业,因此他的材料被退回,建议他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系。

这份十多年前的信函,信纸已经很软略微发黄,可郭英森一直把它妥善地装在一份塑料袋里保管。在他看来,至少这是一个来自高校的正式认可。而资料遭退回,也只是因为“学校不开设相关专业”。

11年前,他还曾专程到北京,连续在北大、清华、中科院门口摆擂,希望和高校教授面对面交流,但最终无人问津,被人请走。当时,曾有媒体对他这次行为有过报道。

但郭英森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于自己研究的坚持,2006年,他再次将相关资料寄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他再一次收到了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办公室的一份打印复函。复函中同样对郭英森提出的新的宇宙理论和技术方案表示祝贺,但同样委婉地提到,单位从事工作和宇宙飞船的研究制造有很大区别,无法满足他寻求合作的愿望,因此退回他的材料,建议他和其他单位联系。

“我这个成果,就是自成一套体系,我收到了回复,至少证明我不是胡说八道。”在郭英森看来,两次收到回信,都算是对自己研究的某种认可。

陷入尴尬

想通过节目找工作 却被质疑

2003年,郭英森从原来的单位下岗,收入微薄,但他并没有放弃“造飞船”的梦想。2010年,他出现在《非你莫属》节目中,当时引发的尴尬和争议,没人想到会在今天重新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

“我当时是自己报名去参加节目的。”郭英森说,他当时就是想上节目找个工作。下岗之后收入太低,除了理论研究,他需要进一步试验和研究的经费,所以想通过这个节目找个工作,“当然,我也想展示一下我的理论,万一有人认可呢?”

“我整场其实都没有提UFO,就怕引起争议,当时说了两句不算大话的大话,但没想到刚说两句就被砸场了。”郭英森回忆称,当时摄像机跟着自己拍,节目嘉宾劈头盖脸地质疑,让自己有点发懵,陷入尴尬,“我原本想说找工作做研究,根本没法说。”

《非你莫属》的不被尊重,让郭英森郁闷,但他说自己并不难过。“我就是一个底层中来的人,人在屋檐下总得低头。”

“那你觉得他们欠你一个道歉吗?”虽然被网友们推成了“网红”,但郭英森对于“道歉”,有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还是需要给我道歉的,但是如果是方舟子道歉,我不想接受。”

惊人之举

为筹课题经费 他想卖肝卖肾

郭英森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但他并未因此怀疑自己的理论。2011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在医院听到有人询问器官移植、捐献的事情,竟然想出要卖肝卖肾,为自己这个“有实力争夺诺贝尔物理奖”的课题筹资。

“我想就卖个20万,这样我下了手术台能够有好一点的恢复,就能把研究继续下去。”郭英森说。

“家里人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当时想的就是等这事完了以后再交代。但后来这事也没成。”郭英森避开了家里人这个话题,只说家里人理解但不是全支持。家里人认为他研究的那些东西,当个爱好就行了。在家的时候,他经常不吱声。这个60岁的老人,跟着女儿在北京生活,已经有了外孙。本该享福的郭英森,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坚持。

“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什么恶习,就喜欢这一件事。”郭英森说,除了家人外,没有遇到可以理解自己的人,这是对自己的另一种偏见。“好像不随波逐流就不被理解。”

惊世宣言

“我不仅有理论 还有实用技术”

初中毕业的郭英森为了做研究,看了很多书,学会了写论文、画图。他把自己想要投到科学期刊的论文翻出来给记者看,不断地解释那些物理名词和公式,并非自己背了堆在一起的。

关于他想造的“飞船”,他在手机上存了做出来的动态模型飞行图,解释着它的运行轨迹如何突破现有的科学理论。“这个飞船,就是用引力波的原理。爱因斯坦再伟大,只是预测了引力波,产生了理论,我不仅是有理论的,还是能有实用技术的。客观上说,我已经超过爱因斯坦了。”

说这段话时,郭英森表情平静,语调并没有突然增高,就好像这些话他已经说过很多遍一样。在表述自己这套理论时,郭英森流露出一种不容反驳的自信。

现在,他希望找人指导他论文的格式并进行翻译,方便他能够成功地向国外期刊投稿。

“可是你的理论无法证实怎么办?”“不可能。”“但是有可能被验证失败啊?”“我认为我的理论有85%的成功可能性。”“可如果被证明是错的呢?”在被连续追问后,郭英森停顿了几秒钟沉思,他并没有表现出异样的沮丧,而是平静地回应。

“那没办法,这个事情本来有风险,我不后悔做这个研究,即使被验证是失败的,那就是当了垫脚石,提供了一种思路,那我也愿意。”

天琴计划:比登月还难

中大“天琴计划”地面基础设施将开建

系国内自主设计引力波探测方案

嘉宾的确对人不够尊重和耐心,但说实话,郭英森的理论,的确也并非科学。他提及引力波,不等于就是引力波的首创者,无非是借用了物理学里的概念,来推导出自己那个荒谬逻辑。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并不想对于郭英森做更多的评论,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民间科学家”在科学素养上依然欠缺,会固执地不承认已经论证过的科学体系。

那么,真正的科学探测计划又是怎样的?

记者从中山大学21日举办的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上了解到,该计划符合国内技术能力实际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是国内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

“天琴计划”由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教授团队领衔。罗俊表示,“天琴计划”难度比当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还大。

据介绍,天琴计划预期通过5年时间的发展,凝聚100人以上的科研队伍。天琴计划综合设施的第一期工程包括3万平方米的天琴综合研究大楼、1万平方米的山洞超静实验室、位于凤凰山山顶的5千平方米教学、科研、科普多功能观测站。目前珠海市政府已投入约3亿元经费启动天琴计划基础建设。

中大校方表示,“天琴计划”用15年—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实施时间较长,需要各方有足够的耐心。

天琴计划·阶段目标

根据每项任务需要的卫星数目,“天琴计划”将以若干技术先导实验项目为依托,采取分步实施的发展方案,分解为“0123”计划:

0颗星:为了满足天琴卫星对入轨精度的要求,天琴计划将首先发展月球和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帮助实现对天琴卫星毫米级的定轨精度;

1颗星: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利用一颗卫星在约70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将等效原理的检验提升到10-16水平;

2颗星: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利用两颗卫星在约40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借助激光测距对全球重力场进行高精度测绘;

3颗星: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实验:探测引力波。

天琴计划·动作分解

2016—2020年:

完成月球/深空卫星激光测距、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所需关键技术研发。

2021—2025年:

完成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工程样机,并成功发射下一代重力卫星和空间等效原理实验卫星。

2026—2030年:

完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完成卫星载荷工程样机。

2031—2035年:

进行卫星系统整机联调测试、系统组装,发射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

(据成都商报)

新闻推荐

6倍增速 去年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800亿元

去年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800亿元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