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残疾人了不起!5年养了7000多头猪
黄云华看着猪儿一天天长大,笑得合不拢嘴。□本报记者 苏安静 文/图
“这5年,我家总共喂了7000多头猪,卖了1000多万元。去年,我们还成立了合作社,准备带动大家养猪致富。”说起过去的5年,攀枝花市“自强模范”、仁和区的黄云华颇有获得感。
46岁的黄云华,家住仁和区中坝乡学房社区头道河组,是个残疾人。
命运多舛
割黑麦草,把豆渣、潲水、饲料倒入几口大铁锅里蒸煮;进猪圈打扫卫生……1月8日6时许,黄云华和妻子、儿女一起就开始为猪圈里的400多头猪忙活起了。一瘸一拐的黄云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了。
“这些猪,每天要吃1000多斤料。养猪就像养娃儿,要是有一点照顾不周到,一条猪没吃饱叫嚷,一群猪就跟着闹。为了这群猪娃,全家人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成天围着猪儿转,黄云华忙却快乐着。他说,家里有60个猪圈共1800平方米。“今年,准备再建1个上千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圈。”谈起今年的打算,黄云华笑嘻嘻的。
其实,黄云华搞养殖很不容易。黄云华出生在特困家庭,2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直到1992年他23岁时,政府出钱给他做了“儿麻康复手术”,才丢掉拐杖,独立行走。出院时,黄云华为拿不出200元的住院生活费而泪流满面。由于家境穷,加之身体残疾,他仅读完了初中。
“我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不是残废人。”从小经受磨难的黄云华,没怨天尤人,反而很坚强。
为了生活,黄云华先后做过技术员,卖过小菜,干过屠夫,经营过餐馆,还修过钟表。
2006年12月,猪价狂跌,每只母猪仔价格仅几十元。黄云华发现此中商机,在别人贱卖母猪时,他却买了4头母猪喂养。第二年猪价上涨,黄云华买的4头母猪开始产小猪,每头母猪一年生产2次,一次平均10只小猪,一年可以产80头小猪,每头小猪喂到四五十斤可以卖800至900元,大点的可以卖到1300元。当年,黄云华卖猪挣了5万元。
2008年,黄云华又买了4头母猪,扩大养殖规模。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年8月,他所在的村组发生猪瘟,周围几家养猪专业户家里的猪都生病死了,黄云华家的30多头猪也得了猪瘟。这给黄元华带来极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2009年下半年,正当黄云华家养的大肥猪要出栏时,猪肉价格却“跳水”,肥猪(毛猪)每斤价格从8元跌到4元以下。黄云华养的80多头生猪,不得不关在圈里“静养”。
“如果按当时价格卖出去,就会血本无归。”黄云华说,经历了猪瘟和猪肉价格下滑这两件事后,他对养猪灰心了,打起了“退堂鼓”。
燃起希望
“继续养下去,等肉价回升。”黄云华回忆说,正当他绝望时,仁和区残联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看到了希望。
2010年,仁和区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黄云华家被纳入第一批改造范围,政府补助他家1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我又向亲戚借了些钱,修起了现在这套200多平方米的砖房。”黄云华说,不仅帮助改造房屋,仁和区残联还给他家送来了1万元的帮扶资金,鼓励他继续养猪。
黄云华回忆说,按照仁和区残联的建议,他把自家母猪产的80多头小猪全部养成了肥猪,到2010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回升,他家80多头大肥猪卖了10万多元。同时,黄云华还参加了仁和区残联、农牧局等部门组织的养殖培训,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
“只有科学养殖,才能稳赚大钱。”黄云华说,2011年至2013年,他5次到昆明考察大型养猪场,还买回4头种猪。“这5年,通过摸索打拚,我家开始搞起了母猪、小猪、肥猪一体化养殖,存栏一直保持在400头左右。5年,我家总共养了7000多头猪,卖了1000多万元。去年,我家600头猪卖了130万元,纯收入36万元。”
回报社会
养猪赚了钱,黄云华不忘政府、残联以及其他好心人的真情帮助,积极回报社会。
“现在,头道河组的残疾人家里都养了几头猪,增加了收入。”采访中,头道河组村民王兴荣说,黄云华每年都为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小猪,还经常上门指导,带动周边群众勤劳致富。“现在,有的残疾人在黄云华帮助下,家里养了10多头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残疾人王兴荣说。
“我很想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养猪致富。”黄云华说。去年,在他倡导下,头道河组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正进行商标注册、品种审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将统一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等,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尽快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把猪肉、水果等种植养殖产品卖到成都、西安、广州等地,让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 —— 五论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解决好发展的协调与平衡问题,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针对省内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省委站高谋远,提出并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这是事关...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