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亦茶亦戏的日子

成都商报 2015-12-13 18:36 大字

逢台上一出好戏,与望天上一夜好月,得火候一壶好茶一样不易,那一刻之受用,直想来杯好酒。我说的是真正的连台本戏或折子戏,而不是变脸吐火之类。

我喜欢戏曲是从昆曲开始的,看的第一出戏是《西厢记》,当时觉得,如此华丽典雅的唱词,可以用如此婉转柔美的水磨腔调表达出来,真是美得令人销魂。从此对戏曲的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在北京读书,一听京剧,更是喜欢,其板式之多、流派之繁、唱腔之韵,实是一般地方戏难以比拟。再后来到成都工作,慢慢接触了川剧,没想到,竟也是大爱。带我入门的,应该是沈铁梅的高腔《别洞观景》一折,因此一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仍然是高腔。

但平时大戏毕竟不多,有时上班也无法抽身,那时节,空闲时间除了常去悦来茶馆看市川剧院的演出,还走了成都很多地方,寻找一些民间戏班的演出,像双桥社区、一心桥、新文化宫,再到现在的望平街川茶宾馆、沙河公园,茶钱就当戏票,价格很亲民。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而且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很多唱词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并不容易听懂,但演员们的坚守与戏迷们的不弃还是让人起敬,而且我喜欢那种一杯淡茶一把竹椅一台好戏相伴的亦茶亦戏的日子。这种情结倒是无关戏曲演出本身的好坏了。记得曾带来蓉的父母分别在锦江剧场和川茶宾馆看过川剧,前者是名家,后者是戏班,前者有字幕,后者没有,结果他们还是喜欢后者的那种自在气氛。就我接触过的地方戏,没有哪一种戏像川剧一样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保留着如此浓厚的市井气息和民间基础。

不过要说真正精彩的戏,还是得名家名剧。就说我看过两三遍的《巴山秀才》吧,基本上每个演员身上都有戏,陈智林的演出很本色,唱腔很老到,老到中又有变化与思量,把男声的高腔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情探》,词不用说了,那是非常经典的,说味道,“心事如秋”的王魁一开腔,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韵味与凉意立刻出来了。但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演员有水平,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是魏益新先生。戏曲之所以是戏曲,唱腔最重要,若演员的唱腔太弱,其他的再好,也算不上一出好戏。

再说陈巧茹演的《欲海狂潮》,唱腔表演俱美,有惊心动魄之感。最近的新戏《薛宝钗》,唱词美,有张力,该热闹的时候热闹,该悲情的时候悲情,耐看。《尘埃落定》,徐棻的编剧如行云流水,未有刻意处,巧茹和王超的腔与表演都可圈可点,藏元素的运用也很惊艳,如果节奏再慢点,多点和缓之美就更好了。

更别说撑起整个川剧的那些传统戏,《玉簪记》《白蛇传》《柜中缘》《御河桥》等等,那是百看不厌。

(张乃亮)

新闻推荐

农产品批发搭上电商 金堂柚网销飞全国

今年的“双十二”,西部(濛阳)农产品电商孵化园联合淘宝四川馆、金堂田岭涧公司发起的名为“金红‘柚\’惑”的专题营销活动,以传统农产品批发结合电商的方式,让成都金堂的红心柚销往全国,打响知名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亦茶亦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