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陵二十四伎乐 一阕梦回唐音的盛世欢歌

成都商报 2015-12-22 18:32 大字

成都永陵博物馆恢复开放,引发了老成都的共鸣。作为音乐历史文化浓郁的永陵博物馆,其浮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右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闭馆改造期间,毗邻西安路的伎乐群雕广场上,二十二位铜塑乐伎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永陵地宫棺床石刻,行走期间仿佛置身于一场繁华的宫廷宴乐。有读者问,既然为二十四伎乐,为何铜塑像只有二十二位?

原因是:二十四人中,除两名舞伎外,二十二位乐伎手持的乐器达20种23件,分为弦乐(琵琶、坚箜篌、筝)、管乐(觱篥、笛、篪、笙、箫、贝)、打击乐(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三类,另有吹叶1种,包括了源自印度、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特意从成都永陵博物馆调取了相关文献,为读者再次介绍二十四伎乐。

舞伎:永陵棺床南面正中有两个舞伎,她们云环高髻,身着长裙,华袂广袖,裙带翻飞,一人微抬左脚,一人略启右腿,在乐队的伴奏下踏着节拍相向而舞,体态轻盈、舞姿婀娜,属唐代“软舞”。

弹琵琶乐伎:乐伎头梳高螺髻,螺髻正面著头饰,肩披浅绿色云肩,上身著粉红色彩衣,下身著浅黄色罗裙,怀中横抱琵琶,左手扶柱按弦,右手握拨弹奏,情态生动。

击拍板乐伎:击拍板乐伎共二个,皆执小拍板。一个位于棺床南面右侧,头梳高螺髻,螺髻正面著簪饰。

击正鼓乐伎:击正鼓乐伎一手持杖,一手拍击,左右击打鼓面。正鼓为一种细腰鼓,一端较大,另一端略小,两面鼓膜以绳拉紧。

击和鼓乐伎:击和鼓乐伎以双手左右拍击腹前的和鼓两端。和鼓属细腰鼓,形体较正鼓略小,两端大小基本相当,两面鼓膜以绳拉紧。

击羯鼓乐伎:击羯鼓乐伎为二名,棺床左侧的一位面向正前方,右手持杖击打身体左侧的鼓面,左手竖杖停于鼓沿;棺床右侧的一位面向身体右侧的鼓体,双手持杖同时击打鼓面。

击齐鼓乐伎:击齐鼓乐伎左手扶鼓腰置于盘曲的左腿上,右手执杖击打鼓面。

击毛员鼓乐伎:击毛员鼓乐伎头略左倾,身体微侧,右手略上扬,拇指内收于掌心,作以指尖击打状。

击答腊鼓乐伎:答腊鼓源出印度,汉魏时期经中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鼓体形似羯鼓,但略粗大、鼓面宽短。

击铜钹乐伎:铜钹源于南亚印度,唐代经中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代演奏各种风格的乐曲时都使用它。

摇鞉牢、击鸡娄鼓乐伎:乐伎左手执鞉牢举于头部左侧摇播,右手持杖击打挟于左腋下的鸡娄鼓。鞉牢又称鼗鼓,为我国传统乐器。

弹竖箜篌乐伎:乐伎竖抱箜篌于胸前,头部略向左倾,脸面贴近竖箜篌,双手从两面拨动琴弦。

竖箜篌是一种由乐弓演变而来的弓形竖琴,为现代竖琴的前身。源出古代西亚,东汉代末年由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弹筝乐伎:乐伎置筝左腿之上,头部、上身微左倾,半睁双目,双臂轻扬,两手指尖轻抚琴弦,仿佛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

吹笛乐伎:乐伎双眼微垂,双手横执笛管,抬臂于右肩前,右手指正按笛管尾端音孔,左手指反按笛管中段音孔,嘴角内凹,舌尖微露,双唇略离开笛管吹孔,仿佛吹奏过程中的换气停顿,人物表情极为生动。

吹篪乐伎:乐伎作吹篪状。头部略偏向右侧,双手横执篪管,篪管前端吹孔置于唇部,篪管尾端向右下方斜握至右肩前,右手指正按篪管尾端音孔,左手指反按篪管中段音孔。

吹觱篥乐伎:乐伎有两位,分别吹奏大觱篥、小觱篥,皆挺胸吸气,嘴衔竹管头端吹口,鼓腮运气吹奏,乐伎衣袖向上翻卷,造型生动。

吹笙乐伎:乐伎侧身向南,双手捧持笙斗,头微仰,口衔斗嘴、鼓腮吹奏,情态生动。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多簧多管乐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记载。

吹排箫乐伎:乐伎盘膝正坐、头部端直,双手捧持10管排箫,合唇吹奏,反映了排箫吹奏时只移动乐器而头部不移动的特点。

吹贝乐伎:贝就是大海螺,是古代印度的乐器,唐时经西域诸国传入中国。

吹叶乐伎:乐伎盘腿端坐,右手横持一片树叶衔于唇边,以食指和中指按唇而吹,左手执数片叶子以备调换。

(谢礼恒 摄影 王勤)

新闻推荐

今日12时48分 冬至 今年冬至有点冷 小关庙的生意有点秋

昨日,成都天空被云层包围,午后最高气温10℃。《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今日12时48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今天白天成都以阴天为主,清晨局部地方有雾,或有阳光在午后昙花一现,气温3℃-...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