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姜威、康以维双个展“午夜动物园&笔端铸梦” 今日下午4点在岁月艺术馆开幕 姜威:画动物是为了表达人
姜威
江苏徐州人,1988年10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川大艺术学院油画系,2013年入驻蓝顶青年艺术村。2011年至今参加过近二十场艺术群展。
姜威、康以维双个展“午夜动物园&笔端铸梦”今日下午在老地方岁月艺术馆开幕。这场展览颇具看点:两个青年画家不约而同地喜欢独处,享受那份难得的“都市孤独”,分别通过油画和国画两种表达方式,传递出自己心目中的“动物世界”和“个性童趣”。
惯常在夜晚借助投影来创作的姜威是透过画动物来表达人,千回百转,画的还是人和人的情绪。他现在住在蓝顶青年艺术家村,与想象的生活方式有些不同。“这边就像个大家庭,真的有点乌托邦。”姜威说在“青艺村”,经常会有“自助饭局”,就是俗称的“打平伙”,各家炒个菜,然后端到青艺村的空地,一张大圆桌,堆满南北东西的菜式,然后喝酒,一大堆年轻人大谈青春与梦想,唱歌声音之大响彻村落,像是电影。
我想做出有重量的作品
“夜晚的动物不论是捕食者还是被捕者,都存在着不安与焦虑,这种不安与焦虑甚至是恐惧与冷漠,和我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对社会的感觉极为相似,社会就是那茫茫的黑夜,我们就是黑夜中的动物。每个动物我都赋予其寓意,狮子是欲望,豹子是英雄情结,鹿子是懦弱,斑马是是非,貘是梦境等。”
姜威的创作方式真是独特:他先通过手绘版绘制到电脑里,然后通过投影把画面打到画布或纸上,再用画笔勾勒,“这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的转换,强调了画面的制作性而降低了画面的叙事性,最后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一机械化的绘画过程,也是对当代社会很多人过的机械生活的一次反讽。同时,我的画面效果有一种碎片化的感觉,这也是对当下信息时代信息碎片化的表现。”
姜威对自己的作品有时候非常认可,“有时候又要自我否定,来来回回一直循环。我觉得我目前还做不到很有深度的东西。但那是我的目标,我想做出有重量的作品。”姜威还是很谦虚的,但他的作品确实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动物其实都是隐喻,来隐喻人的种种情绪。我一直都是在研究绘画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毕竟现在是数字时代,这种结合能和传统拉开距离。我画过一张斑马的尸体,斑马是黑白分明的,斑马的尸体隐喻是非不明。画的过程中我在猜想,这斑马的死亡是被什么动物杀的吗?然后就展开了想象,还编了首小诗。”姜威的作品被一些来村里走访交流的外国人喜欢,说他的意识很超前,也很有个性,画法和感觉很国际化。
灵感源头是电影《特洛伊》
姜威的邻居是独立批评者、青年画家朱亚军。“我们经常一起聊天。他经常讲些自我认知的东西,我从中了解了自我认知的重要。然后画画的时候经常自省,反观自己和他人的心绪来融入画面的表达。我一直觉得我们这边现在过的生活只能说是穷,不能说是苦。其实天天还都蛮开心。”姜威说。
姜威的这个状态,代表了绝大部分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朱亚军作为姜威的老朋友,他说,作为一名80后艺术家,“姜威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对于‘拟像世界\’对人的欺骗尤为感同身受,但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姜威做过很多尝试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姜威自嘲地形容那个时期的自己,就像一头困兽,在无形的大笼子里左冲右突。后来,在一次观看电影《特洛伊》时,他受到启发茅塞顿开:既然自己在正面久攻不下,何不换一种战略,从内部去瓦解战胜敌人?后来姜威在创作上获得了全新的方法,姜威的这次个展正是这一独特方法的汇报和展示。”
在朱亚军看来,姜威创作的特点很有个性:素材基本上都是网络下载的现成影像图片,选中后,先在电脑负片化,弱化色度,尽量把色度控制在黑白灰三个较为单纯的范围,然后把处理过的图片用手写板进行涂抹。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充分展开自己的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激情,在涂抹的同时对原有图片进行“解码”。第一阶段的工作相当于内部渗透,是通过策略和计谋成功地在敌人的城里放入“木马”,也好比是在敌人的程序里植入“木马”;接下来的阶段,艺术家把解码改写过的小样用投影仪在画布上放大,在非常理性的计算画面的各种要素后,开始有条不紊的绘制,整个过程艺术家仅仅是纯粹的技术性制作,他刻意滤掉了情感等其他因素,为的是能以极其清醒的反观能力守住自身的自觉性和本真性,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重新“编码”,也是艺术家实施“木马计”的真正目的所在。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青年艺术家自述
我画动物。野生的、饥饿的、夜晚的。
画动物是为了表达人,千回百转,还是画人。
但画人太直白,而且他们善于隐藏和伪装。动物不一样,动物是真实的自然孕育出来的真实。没有时间概念,莽撞生长。
饥饿是生存的本能,是动物一切欲望的源头,有它们的气质和特征在里面。这是一种原始,代表了人的欲望。
夜晚是一种独处的状态。白天的人活在一种社会圈子里,在迎合和周旋中失去本我。黑暗和孤独才有安全感,叫人冷静下来,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变回动物——面对万物的赤裸、大地的肥沃,以及除肉身以外一贫如洗的自己。
其实人很需要孤独,它是一种清醒的状态。我就喜欢孤独。也因此我是个特别理性的人。
绘画于我而言只是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我不怎么在画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相反,我习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诠释和阐述一些东西。
我的作画过程是机械性的。先用手绘板在电脑上画好,然后投影出来,用笔在纸上勾勒。听上去很简单,但这个过程却是经历了一个从激情到机械的过渡。这个过渡是我刻意制造的。所有的风格和内容都在笔触上迸发,激情、随意、痛快。到了勾勒这个环节,我就会变成一个旁观者,单单呈现出轮廓——呈现出陌生、客观与冰冷。
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在选材和草稿的过程里挥霍一空,轮到真枪实战的时候,我的大脑就会放空起来。像一个上色的机器,一点点还原我预料中的模样。而那些和绘画有关的神经,已经飞驰在下一部画作上了。
手上的这一幅,与脑海中的那一幅,它们的关系是间接的,延续性的。
艺委会评委点评
何多苓:姜威的作品看起来描绘了夜间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在灯光下的瞬间状态。但像素化的色块和故意并置的线条打乱了这种印象,显示了某种绘画语言和现实的错位。
罗发辉:拿动物来说事是当下许多艺术家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动物世界少有同类屠杀,贪婪的占有,没有种族,宗教,文化冲突!姜威的作品通过动物传达出了艺术家的一种生存状态。
郭伟:姜威的作品运用碎片化的图像和对图像的异化手法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当下信息社会和情感的碎片现象。
王承云:姜威的作品,用相机曝光似的捕捉方式表现了动物在逃离之前一瞬间的惊恐和茫然,画面既有一种套色版画的简洁,又有油画似的光源效果,一条轻松的线条把观者从场景中一瞬间拉到绘画的玩味中来。
王奇:我在与姜威为数不多的碰面中,感觉得到他是一个温和、体贴的青年人。姜威的绘画捕捉的是动物夜间的瞬时状态,用比较单一的色块和线条来加以描绘,与我看过的大多数年轻艺术家的做法迥异,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思考。
新闻推荐
2015亚洲教育论坛 今日在成都开幕 国际顶尖学者探讨“科技与教育的互联互通”
2015亚洲教育论坛将于今日在成都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人士、诺奖得主、驻华使节和院校专家学者等600余人将围绕“科技与教育的互联互通”展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