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幸福时光,就是在成都” 难忘温情 辽宁“饺子夫妇”想回成都感恩
直到现在,62岁的辽宁抚顺人刘春芳还常想起开在府青路菜市场上的东北饺子摊。
16年前,儿子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当时她和丈夫侯毅双双下岗,又都有视力残疾,经济窘迫。一年后,夫妇俩也来到成都,到学校门外菜市场摆摊卖东北饺子,得到很多学校老师和成都热心人的帮助。2003年夏,儿子到清华大学读博,他们回了老家,却一直对成都念念不忘。
今年,夫妻俩相继被查出恶性肿瘤。担心身体支撑不了多久,刘春芳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回成都,回电子科大转一圈,感谢当年的老师和热心人,“那三年,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三年饺子摊
撑起一家三口的希望
刘春芳的家里,留着一份2003年7月10日的成都商报,一篇《饺子包出清华博士生》的稿子记录了他们在成都的时光。当时,儿子侯智昊刚毕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侯毅、刘春芳靠每个月318元低保根本不够开支,两人均有视力残疾,戴1000度的眼镜才能勉强生活自理。1999年,儿子考上了电子科大微固学院,申请了助学贷款。儿子告诉她,自己在成都伙食费一天6块钱就够,让她别担心。再三商量后,夫妻俩决定来成都,跟儿子一起生活。
2000年夏,他们在学校门口的菜市场摆摊卖饺子谋生。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每天只有十几块钱的收入。“后来慢慢好转,很多学校的老师职工照顾我们生意。”她说,从那以后生意越来越好,每个月收入上千元,有人买5块钱的饺子,扔下10块钱就离开;有人专门绕路过来,只买她的饺子;也有人看她生意忙,先把钱给了等有时间后再包;还有几次,饺子摊上出现了水果,她以为是顾客忘了拿,隔壁摊子的大哥告诉她,“啥子忘了拿,是人家专门买了放在你这里的。”晚上要收工了,市场里卖菜的邻居还会把菜以最便宜的价格卖给她。
“那几年,我过得特别幸福。”刘春芳说,一生中她最怀念在成都的那段时光。
十二年牵挂
她希望重游成都感恩
2003年夏天,儿子侯智昊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刘春芳夫妻也回了老家抚顺。前些年,儿子回成都办事,用相机拍摄了成都的风景,拿回家一张张放给她看,“那也不如我自己去一趟好啊。”
她告诉记者,儿子博士毕业后到南京工作,发展得不错,媳妇也很孝顺,他们已有了一个4岁的孙女,“眼瞅着享福的日子就来了”。
今年年初,侯毅检查出肺癌。刘春芳跑前跑后照顾着,体力也渐渐被透支。不久前,她摸到肚子上鼓起一个包,去医院检查,肝、肺部均有恶性肿瘤,而且是从其他部位转移而来,至今未找到发病源头。
“我怕再过一阵子,走都走不动了。”刘春芳说,自己不得不把成都之旅提上日程,希望将这个心愿实现。实际上,她的视力也退化,只能看清1米以内的东西,必须依靠拐杖走路。
刘春芳说,她打算来成都去电子科大转一圈,感谢儿子当年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还想再回当年的菜市场地址看一下,如果还能找到当时一起做买卖的老熟人就更好了,“听说那个菜市场2003年底就不在了,改成了一条路,它存在了4年,我们就在那里卖了3年饺子,它就像是为我们一家存在的。”
昨日,记者联系到刘春芳的儿媳吴女士,她称,婆婆一直个性爽朗,办事能力也特别强,她之前就多次提到在成都的生活,这次生病后回成都的愿望也更强烈,她和老公也愿意支持。
成都商报记者 张漫
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新闻推荐
成都市首份物业管理行业“互联网+”调查报告出炉—— 超六成应用互联网技术 成都市应打造统一的数字物管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务信息化也面临着理念的转变和手段的革新,社会公众对政务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日益凸显。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如何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业管理推行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