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凡”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

成都商报 2015-10-17 19:04 大字

走近大师

记者能接触到的采访对象很多,“大师”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领域。他们往往在某个领域里有着卓越的建树和成就,采访他们的机会往往少之又少,来之不易。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大师“非同寻常”的一面和生动的细节,是记者的基本功,但和大师“亲密接触”过的记者们,印象深刻的却极有可能是大师们平凡的一面。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王毅

采访对象

屠呦呦

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很幸运,除了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5家被安排的少数中央级媒体,短暂集体采访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到目前为止,我是唯一一个当面专访屠呦呦的记者。不得不说,我的运气太好了。

而我能采访到,也与屠呦呦和丈夫李廷钊的性格随和有关。在科学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一位站在巅峰的科学家,而在生活上,她却是那么的普通,让人感觉就像邻家的奶奶。

屠呦呦的家在北京市东四环附近一个普通的中档小区,到了屠呦呦家的楼层,一共有6户,我不知道具体地址,只好敲门询问。没想到,她的邻居居然还不知道,他们和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层楼居住。屠呦呦的生活异常低调,在小区里,她就是一位普通的老者,和邻居们也多是谈自己的儿女、外孙女,从未谈及过自己获得的荣誉。最后只得问“两位老年人一起居住,他们的女儿在国外……”这才问到了屠呦呦家的门牌号。

抱着一束鲜花,敲门后,屠呦呦的先生李廷钊前来开门,虽然他们很忙,也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李延钊还是出于礼貌,很热情地将我迎进屋内。他们的家整洁、明亮,见我准备脱鞋进入,李延钊连连说,“不用脱鞋、不用脱鞋”。怕踩脏了地板,老人家还要打扫,我坚持脱了鞋,穿着袜子进入客厅。

他们的家有100多平米,两位老人平时生活都是自理,只请了一位钟点工,每周来一次。她的家里陈设简单、朴实,家里多是老式家具,只有外孙女的一台钢琴,被擦得锃亮,是屋内最时髦的装点。米黄色的沙发边摆满了祝贺的人们送来的鲜花,更多的鲜花不得不摆放在阳台上。最吸引人的还是客厅一角的陈设柜,里面是屠呦呦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

屠呦呦一再向我表示,她并不愿接受采访,即使中央级媒体的那次小范围采访,她也是在最后半小时才同意,并且只简短地说了几句话。说的那几句话,屠呦呦也是事先写在纸上照着读。

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人家还是很礼貌的有问必答。由于听力的原因,她招呼我说话时离她近点,身体也倾向我的方向,专注地盯着说话人的眼睛。

老人家身材不高,如果我坐在她旁边,显得要高出一截,老人就只能昂着头和我说话。于是,我半跪在老人的沙发旁,尽量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姿势说话。

获奖后,她太忙了,各种来慰问的领导同事纷至沓来。李廷钊不得不多次打断我的问话,以给其他人留出时间。

采访结束后,年逾80的李廷钊,坚持将我送到电梯口,等电梯门关上时,他还在向我挥手告别。

在我采访的之前和之后,屠呦呦拒绝了所有媒体,老人家确实太累了。李廷钊告诉我,虽然屠呦呦希望去瑞典领诺贝尔奖,但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到时能否去,还要看身体情况。

新闻推荐

保级队拼命:为80亿而战 足协紧张:严防假赌黑!

●最后两轮中超比赛都是下午3点统一开球●足协向焦点战派出观察员紧盯比赛一举一动昨天,沉寂了3周的中超联赛重新开战,本轮联赛,可谓近年来最具火药味的一轮,无论中超争冠、亚冠还是保级,相关球队都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