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德绵协同创新——“1+1+1>3”

德阳日报 2015-04-27 00:36 大字

(上接第一版)

五大壁垒待破

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特别是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在东中西部一些地方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成德绵创建国家协同创新示范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成德绵创建国家协同创新示范区工作,在今年省“两会”上确定将成德绵创建国家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建议案,由四川代表团提交全国“两会”,努力推动形成国家战略。

虽然成德绵创建协同创新示范区具备先天条件和扎实基础,更迎来历史机遇和官方积极推动,但不可回避的是,三地在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上还有许多瓶颈需要逐一突破。从课题组研究报告分析,可归纳为行政区域壁垒障碍、现有平台作用不足、科技资源布局分散、跨地区协调不顺畅、科技服务滞后等五个症结。

报告指出,受行政区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三地科技创新总体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科技合作和交流不够深入,特别是在项目招商领域竞争大于合作。尽管2000年就开始建设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还存在规模较小、分工不明确、协作不充分、产业配套和联运效应没有形成等问题,亟需以新目标、新手段、新内容促进三地开展实质性区域创新合作。

同时,成德绵地区虽然创新资源丰富,但布局分散、自成体系、缺乏区域联动和互动,尚未形成“相互开放、知识共享、联合攻关”的协同网络,成为制约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尽管成德绵已建立了多种互动协调机制,达成不少共识,但务虚多,务实少,现有协调机制没有着眼区域整体科技资源的系统规划和整合,亟需政府加快构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要素整合,提升层级。

“成德绵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要素丰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协同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建立一个平台,从技术、人才、资金方面进行整合,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实现三地的共赢。”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武常岐说。目前,该院正对成德绵创建国家协同创新示范区进行深入研究,并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步推进协同

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转型实现内生增长的要求,区域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合芜蚌等地区竞相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势头强劲。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具有“科技与产业集聚配套、产业互联互补性强”等独特优势的成德绵三市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先行先试,对于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推动四川内生增长,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完善国家创新空间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三地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课题组同样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首先是实现三步推进:2015-2016年,在成德绵地区开展试点探索,形成初步发展经验和合作模式。重点抓好“示范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市场规则以及研发成果转化评估标准制定和实施,形成创新驱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推广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2017-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成德绵地区在公共服务平台、高端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其中,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将涵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市场平台、中介服务机构设置、创新创业公共载体、金融服务机制、科技投资风险平台等建设,促进科技要素整合和科技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方面,通过梳理三地产业结构,重点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聚集区,形成多条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强的产业生态链。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将围绕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技术、现代农业等产业的技术需求,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获取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此外,政策扶持引导必不可少。通过政策引导,激励研发转化、产业链接、业态延伸、产品培育和品牌打造,重点协调成德绵产业发展方向、科研重点、基地建设和战略布局,同时强化财力保障等。

新闻推荐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原党委书记被移送司法机关

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记者许茹)成都市纪委10日发布通告:近期,成都市纪委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许亚东进行了立案调查。经查,许亚东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其中部分问题已涉嫌犯罪。日前,成都市纪委...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