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剪一尺走“江湖”一针一线见“功夫”——走近裁缝梁菊珍

内江日报 2015-04-25 00:56 大字

◇本报实习生 黄小梅 文/图

4月22日晚上8点过,在市中区新华路一家缝纫店内,店主梁菊珍像往常一样坐在缝纫机面前,不停地移动着手中的布料,赶着把顾客订做的衣服做好。当剪完最后一个线头,梁菊珍才长舒了一口气。

“快看,这个模特身上穿的这件旗袍好看呢!”一位路过梁菊珍缝纫店的路人,指着梁菊珍做的旗袍对同伴说。

■ 看一眼顾客,就能估出其“三围”

在梁菊珍的门店里,挂着几件做好的衣服、裤子,款式独特。若不是她亲口告诉笔者,笔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些做工复杂的衣服就出自她的手。

梁菊珍告诉笔者,她初中毕业后,父母为了让她学得一门手艺,就把她送到当地一个裁缝培训班学习。学成之后,她跟随邻居先后去深圳、广东、成都等服装厂打过工。

“到工厂一开始也是做一些简单的衣服,熟能生巧后,复杂点的衣服也会做了。”她说,现在很多手艺也是在外面打工时学到的。

据梁菊珍介绍,自己做衣服已经20多年,只要看一眼顾客的身材,基本上就能估算出顾客的腰围、胸围、臀围。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梁菊珍走路时,会有意无意地观察路人的穿着。若是看到感兴趣的衣服款式,她先是在后面观察一番,再快步走到前面,假装看后面的人,然后在心里记下衣服前面的样式,回去后就比照着做。

■ 旗袍的盘花扣最难做

梁菊珍做的衣服款式多样,尤其是旗袍做工精致,深受女顾客喜爱。据梁菊珍介绍,每年夏天来她店子做旗袍的顾客相当多。

在一排做好的衣服中,梁菊珍指着一件蓝色旗袍说,旗袍好看,上身效果也好,但最难做的衣服也要数旗袍,尤其是旗袍上的盘花扣。

除去裁剪布料的时间不算,做一件普通的衣服只需要半个小时,但仅是做旗袍上的一对盘花扣就需要20分钟甚至更久。“别看盘花扣就是用布曲曲弯弯盘起来,这全靠手工操作,若是中间哪个地方没有扎紧,做出来的扣子就要不得。”梁菊珍说。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做普通衣服,还是做旗袍、羽绒服等复杂服装,都必须量体裁衣,根据顾客的身形,做出令顾客满意的衣服。

梁菊珍讲述,平时做衣服都是按照顾客的要求来做。曾经,她给一位顾客设计并做了一条吊带碎花裙,顾客穿上身后非常满意,刚一走出店子,就有人向她打听衣服是在哪儿买的。

■ 棉质布料受顾客青睐

梁菊珍告诉笔者,每天早上八九点,她就开始工作,裁剪布料、做衣服、熨衣服……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过才能回家休息。有时候,老公见她忙不过来,还帮她锁扣眼、钉扣子、熨衣服。

在梁菊珍的店子里,除了三台电动缝纫机外,还有一台大桥牌手动缝纫机仍在发挥作用。这让她想起曾经用脚踩缝纫机做衣服的时候,全靠人力,一天下来双脚早已酸软无力,连走路都走不稳。

仔细看梁菊珍挂在墙上的布料,绝大部分是棉布和棉绸。她说,穿棉布衣服不仅对身体好,而且穿起也舒服。

但棉布有一个特点:容易缩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梁菊珍把进回来的棉布、棉绸统统过一遍水,再拿来给顾客做衣服。她解释,这样做出来的衣服被洗过之后,也不会影响上身效果。

新闻推荐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工人家庭胡明伟的家风

◇本报记者李涯家住东兴区兴隆小区的胡明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长大,家中虽未形成什么明文的“家风”、“家规”,但在他的印象中,一家人都传承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胡明伟...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