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
●蒋旭辉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达到727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理想与现实面前,高校毕业生该如何选择?
11月21日,记者在嘉陵区就业局和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联合举办的嘉陵区2014年大学生冬季专场招聘会现场,感受到大学生求职之苦。当天上午9点,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体育馆人山人海,来自该校的3000余名毕业生和市内其他高校毕业生,纷纷前来求职。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在成都、重庆等地一些企业的招聘摊位前,大学生排起了长队。排队者至少需要等待半小时,才能和招聘工作人员见面。
“大城市发展空间大,这是我们找工作的首选。”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大四学生小杨告诉记者,当天,现场有80多家招聘单位,他坚定地把就业地点锁定重庆和成都。
与大城市的企业相比,一些工作岗位远离城市的招聘单位显得门庭冷落。“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有交通补贴。”一家小地方的单位给出了颇为诱人的条件,但是,招聘会开始一个半小时后,负责人才收到几份简历。
从招聘情况看,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低端操作工人紧缺,很多大学生表示,不愿做辛苦的工作,看不到发展空间。“求职的话,我会首先考虑岗位的发展前景,其次才会考虑薪酬待遇。”大四学生叶粼告诉记者,目前一线技术和操作人员缺口大,岗位薪酬待遇也不错,但是,他不会考虑,觉得发展空间小。
“大学毕业生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重庆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任女士告诉记者,“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定位,许多大学生宁做低工资“白领”,也不做高收入“蓝领”。在她看来,在应聘过程中,求职者应保持理性的择业观,从积累工作经验入手,逐步提升能力与自身价值,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今年,我已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想找到理想的职位,很难。”大学毕业生李明告诉记者,他参加了几场招聘会,虽然有几个企业与他有签约意向,但他觉得这些工作不稳定,他把考公务员作为就业的出路。
“我家孩子是独生子女,没吃过什么苦,走远了我不放心。”家住嘉陵城区长城路的张女士告诉记者,“90后”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虽然一些企业的待遇和工作前景好,但如果离家远,家长也不会同意孩子去。记者发现,一些外省企业尽管开出优厚的待遇,很多家长仍不愿让孩子离乡“远飞”。
“找工作难不难,关键在心态。”嘉陵工业园区就业指导办主任罗德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就业难是普遍现象,大学毕业生和家长应转变观念,不要期望值过高,要理性求职,把握机会。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嘉陵区就业局将针对应届毕业生和家长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快就业。
面对就业难的局面,很多大学生开始考虑创业。12月4日,记者在嘉陵城区的光彩大市场看到,邓京平和工人在搬运瓷砖,衣服上弄得满是灰尘。笑起来带着羞涩的他,在创业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
2013年大学毕业后,邓京平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觉得被动就业不如主动创业。于是,他一边打零工,一边四处找创业项目。创业项目选好后,他四处筹措资金,在嘉陵区就业局申请到10万元大学生无息创业贷款。2013年7月,他的陶瓷店开业了,经过一年的发展,他的店面从一个增加到3个,营业额从最初的每月5000元到现在的每月40多万元。他建议那些有心自己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要从基层做起,这样能为今后的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新闻推荐
(记者李奎实习生伍罗文博)12月22日,一名乘客将两幅贵重的字画不小心落在公交车上,焦急万分,幸亏当值公交司机找到字画并物归原主。为此,市公交公司提醒乘客,公交车人流量较大,下公交车时应留心随身携带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