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婉拒留在成都 回乡育人30年 麻柳镇中心校有位孩子们喜欢的“张妈妈”

达州晚报 2014-09-24 14:03 大字

[摘要]麻柳镇中心校有位孩子们喜欢的“张妈妈”

披肩长发,一副黑边精致眼镜,温柔恬静的面容,简洁大方的装束,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张洪波。她拒绝留在成都,放弃进城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哺育农村孩子。30年的执着与付出,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张妈妈”。

婉拒留蓉毅然回乡

为了乡下的孩子,她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张老师1984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学校,被分配到成都一所县城学校任教,深得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好评。当她决定要回到家乡麻柳时,所有人都舍不得她走,可她说,鸟儿尚知道反哺,她又怎能忘记生她养她的故乡?

在麻柳镇中心校,张老师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不懈努力,张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达县首届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员”,同时被评为首届达县青年骨干教师。成为达县名师后,进城工作的机会再次降临到她头上,可她依旧婉言谢绝,“我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一想起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神,进城的脚步就不知不觉停滞了。”

孩子们的“张妈妈”

留守孩子是每个乡村老师面临的问题,张老师也不例外。她想尽办法引导、矫正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在教室里设立了“留守儿童角”,在网上设立了“留守儿童QQ群”,在手机上设立了“留守儿童热线”,在家里设立了“留守儿童帮助点”。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爱,给留守儿童温暖的家,给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快乐家园。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张妈妈”。

当时学校有名“大名鼎鼎的孩子”——王博(由外婆照顾),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二年级时从广州转回插班,让老师们都很头疼:他性格孤僻,爱打架骂人、厌恶学习、不遵守纪律,还不断给老师找麻烦。面对这名“调皮”孩子,张老师经常与他外婆沟通。记不清多少次单独补课,多少次课间交流,说了多少激励的话语……慢慢的,感受到温暖和鼓励的王博,变得努力上进开朗,成了优秀的学生。

张老师从教30年,付出了无尽的辛勤和汗水,细心呵护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如今,亲切的“张妈妈”已两鬓斑白,眼角也有些许皱纹,仍然坚守在她热爱的家乡,继续哺育着让她难以割舍的农村孩子。

(本报记者 王爱民 杨波)

新闻推荐

母女患重病花光积蓄 中心广场 达城市民爱心捐助两万多 5日上午10时许,一场拯救白血病小女孩唐学(化名)的爱心捐助活动在中心广场展开。100多位市民为小唐学募捐

5日上午10时许,一场拯救白血病小女孩唐学(化名)的爱心捐助活动在中心广场展开。100多位市民为小唐学募捐。据悉,募捐活动是唐学父亲的朋友、同学联合发起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