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访四方碑村:村民“三件大事”解决了

内江日报 2014-06-09 02:55 大字

◇本报实习生 周瑶慧

杨丹 段春秀 文/图

残缺的电灌站和年久失修的水渠修好了,村民的生产用水变畅了;

插秧不用人工用机械了,村民的农活变轻松了;

新变压器替下“问题”变压器,旧桥安全隐患消除了,全村千余人的安全更可靠了。

——四方碑村村民迫切想要解决的“三件大事”终于解决了!

四方碑村是东兴区椑南乡的一个普通乡村,拥有1800多村民,村子四面环山,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

3月20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潘国华冒雨深入四方碑村,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四方碑村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大家对基础设施、生产用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近日,笔者再次来到四方碑村,探寻村里的变化。

兴水利农业生产血脉畅通

生产用水是农业生产的“血液”。而四方碑村却在用水上遇到了尴尬。

四方碑村的蛮子凼提灌站和沟渠是村民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提灌站已抽不起水,弃用十余年的沟渠垮塌严重,一到农忙时节,农民就为用水发愁。

“村里的蛮子凼提灌站‘老\’得很了,渠道垮了很多。打一个小时的水可能只得到20分钟水,漏了的还更多。”四方碑村8组村民蒋杨礼向笔者说起用水的“苦”,去年,因为春耕期间缺水,他和村民收成都不理想。

维修提灌站和水渠成为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院坝会”上,大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了出来,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笔者在现场看到,蛮子凼提灌站已经修缮完工,穿村而过的沟渠也疏通了。村支书林汉桥告诉笔者:“现在好了,修好提灌站和沟渠后,不仅可以保证我们村正常生产用水,周边几个村几千人的用水问题也不愁了。”

送科技 农民种田用上“新玩意”

“像我们这样40来岁的劳动力,村里头都没得几个了,开‘院坝会\’,我就跟市领导提,种粮食也要用点科技玩意,解决没得劳动力的问题。”没想到,提出这一意见后,四方碑村1组村民沈永贵成了“明星”。

3月下旬,在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沈永贵开始科学育苗。一个多月后,他用一台课桌般大小的机器插秧,引来上百名村民围观。

“人工插秧的话,一亩田,两个人,一天都不一定完成。机器插秧,我一个人控制插秧机的方向,一个多小时就插完了。”沈永贵成了四方碑村机械化插秧的“第一人”。

采访时,沈永贵还不忘带笔者去参观他的成果。他说,现在都有好几户村民预约他,明年帮他们插秧苗。

“用机械播种生产,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林汉桥说,下一步,他们还要继续推广机械化生产,让科技走进田间,助推农业发展。

除隐患 村民过河再也不担心

彭家桥是让四方碑村400余人通行的便民桥,但2012年一场洪水冲坏了桥面,影响着村民的安全通行。

“之前,有一辆摩托车还不小心掉到了河里。”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他们早盼望着修桥了。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笔者来到彭家桥看到,桥面已经焕然一新,还新添了护栏,已有村民和车辆在桥上通行。

村民同样盼着改变的,还有位于椑北小学的变压器,因为年代久远,线路老化,外线脱皮,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反映这个问题后,市领导很快联系了电业部门整改,村民都很欢喜。”林汉桥说,“现在椑北小学换了新的变压器,更换了老化的户外电线,学生上课也安心些。”

林汉桥介绍,市领导在听取村民和党员的意见后,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为当务之急和分批解决的两大方面,“燃眉之急”立即解决,其他问题制定好方案,适时有序推进。

“我们马上要开工整治石河堰(小地名)漏水问题。”林汉桥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组织村民参加业余活动,加强道路建设,争取更多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新闻推荐

中国33座城市“宜居性”排名出炉成都最宜居

日前,中国33座城市的环境“宜居性”排名发布,成都、广州、宁波、长沙、杭州成为最宜居的前五大城市,兰州则在33座城市中排名垫底。这一排名主要是依据被选城市在水资源、大气污染、固体垃圾...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