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些年我们送出去的礼金……

达州晚报 2014-02-15 14:44 大字

新年伊始,翻开万年历,看着上面的嫁娶好日子,相信不少人都会揉着太阳穴喊头疼。迎亲嫁娶乃人生中一大要事,然而却也给当今人带来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烦恼,“礼金”问题首当其冲,甚至被搬上了马年春晚的小品。为何充满祝福的礼金会变了味?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A 带着家族的祝福

一直以来,送礼金都是婚宴上的一个环节,带着亲朋好友祝福的礼金,或多或少并不重要,记载在册也是为了便于今后还情。既然是“情”,自然很有分量,也让很多人感到沉甸甸,乃至不堪重负。的确,亲,放下报纸,转头看看办公室,想想整个单位,再掏出你兜里的手机翻翻名单,亲戚、朋友、同学,还有多少个是“脱光”要嫁要娶的,把名单列出,是不是顿感眩晕?未婚的是否雄心壮志定要在今年内结婚,把自打工作后送出的礼金统统收回来;已婚的是否也像郭冬临筹备着为结婚纪念日办一场,把这几年因物价高而翻番送出的礼金再捞回来;这个礼金,收和送,都无可厚非,不过,到底送多少才合适,却一直是大家讨论,并且让人费解的问题。

“这几年物价上涨,但工资基本不变,礼金蹭蹭往上翻番,让人着实吃不消”,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得最多的话,礼金与工资上涨不成正比,每月多送几次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快退休的吴大妈告诉记者,她们结婚那会儿没有礼金,组织上送个茶瓶、茶盘、果盘已算高档货,亲朋好友来送点糖、鸡蛋便也很好了。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起来,礼金必不可少,从几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再增至一百元,再到现在礼金没有定数,因人而异,不得不令人咂舌。

“我家兄弟姐妹多,若有结婚的,以家族的名义给这个新建的小家封个1000元的大红包,然后由晚辈们平摊。”吴大妈告诉记者,无论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1000元的礼金不增不减,因为那浓缩了整个家族浓浓的祝福。而且据她所知,达城还有和他们传统一样的家庭,特别是家有思想顽固的“老辈子”,只要“老辈子”在世,这种习俗就不能破坏。“但是如果感情很深,而且新婚的小两口需要照顾的,另外封个红包给他们也是可以的。”

B 主动讨礼金变了味

在达城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璐璐今年26岁了,每天忙于工作的她最期望的就是同学聚会、朋友聚餐。璐璐告诉记者,她是在西昌读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各奔东西了,大多没有联系过。偶尔会有好朋友结婚可以大家聚聚,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是,前段时间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过的大学同学突然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去西昌参加婚礼,我都快记不得对方长啥样了。”面对如此“闪联”(网络词,指突然联系),璐璐心里十分别扭。她对记者说,同学结婚,她真诚祝福,可是好友在西昌办婚礼,来回车费要花好几百,何况婚礼当天还不是节假日。电话里璐璐真诚地祝福了对方,然后表示由于自己工作忙,可能无法参加婚礼。但让璐璐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居然让她把礼金打过去。“这也太主动了吧!让我都不知道如何拒绝。”璐璐告诉记者,这种“讨礼金”的方法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受邀参加婚礼也变了味。

“礼金打账上太让人尴尬了。”在达城某小学当教师的婷婷最近也要办婚宴了,在通知好友、同学参加婚宴时,不少朋友回复由于工作忙不能参加婚礼,并要求婷婷把银行卡号发给他们,他们把礼金直接打过来。“觉得很惊诧,当时就拒绝了,但是朋友们却多次来电索要卡号,这让我很矛盾。”婷婷认为,用银行卡转账礼金让人觉得别扭,意义似乎也不一样了。

采访中,也有多数年轻人认为,现在工作忙,朋友的婚礼无法赶到现场祝福,如果能通过账号把礼金打过去也是一件很省心的事。“现在是很现实的社会,除了口头上的祝福,朋友们也希望一点‘现实\’的祝福。”今年26岁的丹丹告诉记者,上个月,一个大学室友在湖南举办婚礼,由于朋友结婚的地点太远,而且又是上班时间,想要亲自到现场祝福有点困难,又找不到朋友帮忙带礼金,无奈之下只好将礼金直接打到朋友的账上给予祝福。“虽然这种方式很俗气,但这是很现实的祝福方式。”丹丹说。

达城一位资深婚庆公司老总认为,礼金的呈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80后”、“90后”在婚礼迎宾处摆上点钞机,或索要银行卡号直接打入礼金的诸类方式,似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大相径庭,个人觉得不应推崇。

C 给领导送得多些

除了亲戚结婚送礼,朋友同事结婚的礼金也是一个大头。参工6年的小凡有个本子,记载了这几年她送出的礼金,高达2万多元。2007年初进单位时,很多人都不认识,所以小凡也很犹豫到底去不去,害怕不送礼金得罪人。可如果送礼金,应当送多少呢?当时单位的老前辈给他支招,要去吃饭的送100,不去的送50,“不过现在翻了个倍,去吃饭的送200,不去的送100。而且照这个趋势,100元似乎都拿不出手了!”小凡感叹。

“其实我很想送50的,每个月工资也才2000多点,送多了着实负担不起”,小凡说,同事结婚是喜事,但是她最怕的就是攀比。如果是普通同事结婚,她只给100元,并且借口各种事情参加不了,如果是领导办婚宴,少则200元,多则500元。“婚礼前,有同事帮忙收情,看别人都写的200元、500元,我是真没有勇气只摸出100元。”

但自从去年中央出台了相关文件之后,领导大办宴席就成了众矢之的,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便会被告,甚至被捅上媒体,上头条上头版。不过也有市民戏谑道,狠刹了领导迎亲嫁娶的礼金风,不知道能不能将所有的礼金水平线全部往下拉一个档次,回到2000年的50元,毕竟这几年,工资还真没怎么涨。

记者还从婚庆公司了解到,从前几年起,一些婚宴上礼金台开始一分为二,男方女方各在一边,泾渭分明,有的认为这样方便还礼,有的却认为淡了感情,抑或是伤了感情,“反正礼金钱都要全部给子女,不用这样摆出显得格外生分。”

D不要礼金不送礼金

虽然送礼金已然成为婚宴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想跳出这个俗套,不送礼金,不收礼金。想象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躲不过的,太多的年轻人曾经幻想过旅游结婚或者不办席,不举行婚礼,两个人默默地享受幸福就好,但是父辈那关是过不去的坎。如果不办酒席,那么父辈这些年送出去的礼该怎么才收得回?

“可以有部分朋友不送礼金,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婚礼的祝福,我们作为年轻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太多了,长辈们肯定心里还是有质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年轻人并不介意礼金送与否以及多少,重要的是心意到了就好。在达城一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小青,结婚前闺蜜就跟着她各种筹备。婚礼当天,闺蜜很早就来到她家,陪伴她梳妆打扮,跑上跑下处理各种事宜,但是却一分礼金都没送。

“我们真的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结婚时她在身边陪着我就好了。”小青说,闺蜜家不缺钱,现已经移民新加坡了,明年也将结婚,她准备在闺蜜结婚前就买好机票早早地飞过去,并且不给礼金。在她看来,无论举办婚礼还是其他宴请,既然请了朋友们,就表示是要请客,而不是奔着收钱的目的,就靠积攒那些人情也不可能“发家致富”。

在一家通讯公司上班的徐晓也对记者说,闺蜜在成都结婚时,她不仅送了礼金钱,还搭上两张火车票夹在红包里面,她对记者说,这才是永恒的纪念,表示我们的友情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我们无论分隔多远,都割舍不掉的友情。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年轻人热衷于送礼物取代送礼金,并且关系越好,越偏重于送礼物。在某媒体上班的丽丽结婚时,收到大学室友们给她寄的一个大箱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实用的小家电,美其名曰“协助她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贤妻良母”。还有的朋友给她送了价值不菲的餐具、咖啡机、高档茶具等等,让她非常感动。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向记者表示,礼金是要送的,现在物价高,五六百元的婚宴档次都略显中低档,新婚的小两口本就没有什么钱,送点礼金帮忙分担一下并不过分。他们只是希望充满祝福充满情义的礼金,适当就可以了,不要因为一些纷纷扰扰的人情关系而玷污了这份祝福。

·本报记者 张黎丽 刘民婕·

新闻推荐

■《本报联手川报集团为达川七旬老人寻亲》追踪 40年变迁 成都梁家巷没寻到小女儿

昨日,本报联手川报集团全媒体中心报道了帮助达川区刘长天和杨祚英老人寻找小女儿的新闻。昨日,记者采访了成都梁家巷和四川省轻工业厅,却因为年代久远,并未找到传尾养母张玉兰(音)或张玉玲(音)的任何消息...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