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话差点成了普通话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就连语言也亟需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当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一些代表发言还要通过翻译,国内一些重要人物的讲话也很少有人听懂。
新政府为了统一汉语发音费尽了心血,首先是名称问题,开始准备沿用民国时代“国语”的称呼,但有人提出把汉语说成国语,有大汉族主义色彩,不利于民族团结,后来就决定使用“普通话”这个词。但普通话究竟以什么发音为基础,当时也有争论。
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定从覆盖汉语区的十几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基础方言作为标准,结果北京话以52票当选,以成都语音为标准的西南官话仅以1票之差名落孙山——这便是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由来。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词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同年7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成立,副所长吕叔湘兼任室主任和词典主编。
吕叔湘是著名的语言学大师,接受任务后,吕先生以其一贯严谨细致的作风,亲自制定了《编写细则》,并组织了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编写班子。词典编写审订工作结束后,1960年商务印书馆印出了《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不过,直到1978年,词典才正式出版。(海南日报)
新闻推荐
12月6日,一位参观者在香港海洋公园的展台前咨询。当日,2013成都国际旅游展在新会展开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局、旅行社、景区景点、饭店、航空公司、主题公园、旅游机构参展。...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