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国庆长假成“文化苦旅” □汪昌莲
中秋过后,国庆长假即将到来,面对扎堆“飞来”的结婚请帖,“已婚人士”是掏红包“还债”,而对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过节”如“过关”,常常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应付这些人情的。这几天,家住成都成华区新鸿南路某小区的小陈相当郁闷,在国庆节即将到来的前两个星期,他接连收到了7张结婚请帖。(9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国庆节在即,一个7天的悠长假期,在向人们招手。然而,国庆节也是年轻人大办婚宴的“黄道吉日”,一张又一张“红色罚单”也在向人们招手。比如这位名叫“上帝也难过”的网友,国庆节未到,却已经接到了7份“红色罚单”,实在有点hold不住。尽管请客送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尽管人们都被沉重的“红色罚单”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摆阔攀比之风仍是愈演愈烈。因此,对于不堪“红色罚单”所累的人来说,国庆悠长假期,成了一次文化苦旅。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是造成“办大宴送大礼”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动因。除此之外,传统的礼数对大众行为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看到,某些经久不衰的陈旧陋习,一旦搭上了泛物质化、货币化的便车,就很难让人们再淡泊与理智下去了,面子、形象与“感情搭售”、礼数公关,宛若是个自我膨胀的文化气球,在世俗的天空中负重挣扎,于是本应是礼数、仪礼文化主宰的人们,反倒成其奴役了。
为何美好的民俗乃至仪礼文化,被异化为世俗的、利益化的捷径通道?我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沦为消费的“节奴”和“礼奴”,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礼数、文化母语,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就变成“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了,风气一日不改,“节奴”一日不得解脱啊。
虽然节日办喜宴送贺礼自古有之,但是讲究的是个“情”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于内容。这样的送礼,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重质而不重量,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来。因此,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道,让沉重的“红色罚单”压弯了人们的腰身。只有保持文明节俭的光荣传统,节日才能一年比一年过得更轻松,一年比一年更人性化。
新闻推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京举行,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蓝图逐渐展露。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持续有效地扩大内需已成为各界共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自2010年试点...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