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闯新路——自强镇产业基地建设纪实
□ 冯松本报记者黄中伟
因势利导,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基本要素
一方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业主需要土地搞集约化生产,追求规模效益,一方面是大量劳动人口外出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可供流转的土地。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推动两者做到合作共赢?
在推进土地流转中,首要的是改变群众观念,引导群众树立土地流转意识。自强镇从群众切身利益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因势利导,动员农民群众流转土地——组织群众代表到江油、成都等地参观学习,感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新变化;为群众算好土地流转增收账——土地流转地租、在业主基地的务工费及减少种植风险。群众观念改变了,土地流转变被动为主动,不少群众积极联系外地业主。
镇上建好土地流转台账,由等待业主向培育业主转变。镇政府通过与移动公司联合建立的短信平台向外群发短信,推介土地情况,各村不定期对本村各社土地流转进行可行性分析,摸排好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土地经营情况,统计好有流转意向群众所占比例,镇农业服务中心建好土地流转台账,在培育本地业主的同时,大力引进外地业主。
今年全镇培育本地业主12人,引进外地业主6人。
配合农民土地流转愿望,镇上通过多种形式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引导农民根据法律法规直接和业主协商进行土地流转,二是鼓励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村两委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他们统一对外流转。镇上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热线,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目前,全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
党员带头,群众响应,通过抱团发展,增强产业基地建设合力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自强镇党委要求党员带头创业。一批有经营能力的党员纷纷参与到产业基地建设中。
场镇经营大户、共产党员杨木兰在场镇做生意,黎明村共产党员贾勇在外跑运销,杨金荣种植蔬菜多年,三人合作承包300亩土地发展绿色蔬菜。杨木兰提供资金支持,杨金荣负责日常管理,贾勇主要负责销售。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可实现利润20万元。星兴村支书梁登兴和本村两位群众合伙承包土地100亩,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进行小麦制种,今年喜获丰收,每亩产值达两千多元。全镇有共产党员参与的产业基地已有6个,面积达1100亩。
通过抱团创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产业基地建设中。
自强镇实施返乡创业工作,加强和在外务工群众的联系,引导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鼓励场镇个体经营户和留守群众抱团创业,很多场镇个体经营户有经济实力,部分留守群众有农业生产经验和管理能力,通过协商,抱团创业。
多方引进外地群众和本地群众抱团创业,黎明村四社有两百多亩下湿田,经过专家论证适合发展荷花,但当地群众不敢冒险试种,村委引进成都业主肖斌和该村村民合伙经营,现已形成两千米的荷花观光长廊,并初步实现效益。企业主陈怡金计划明年与群众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莲藕200亩,现已规划落实了田块,正在进行统一整理,三年内,该镇莲藕基地将达到千亩。
自强镇党委政府从项目、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抱团创业,镇政府成立了抱团创业领导小组,定期请农业、科技等部门专家为各产业基地把脉问诊,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多方开拓销售市场。现已培育出年产值突破五十万的抱团创业基地一个,年产值达三十万的抱团创业基地三个。
产业基地上了规模,不少农产品经纪人上门收购、预约收购,部分基地初步实现了产销对接、农超对接。通过抱团创业,一个个单打独斗的大户成为强强联合的整体,更多的留守群众在挣到地租的同时,成为能在家门口务工的产业农民,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引擎。
自强镇莲藕喜获丰收
新闻推荐
查处647件文化市场重大案件2012年全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向文化部上报了647件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其中逾六成案件涉及侵权。据了解,这些重大案件分别涉及娱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